绿
咏物
动物
赞美
怀古
抒情
写景
写山
悼亡

译文

我听说天子的马能日行千里,如今这幅画莫非就是如此的景象。
这马是什么气派,雄壮而杰出,骏马的尾巴在北风中飘扬。
它的毛色是绿中带白,双耳是黄色的,眼中闪烁着紫色的光芒,双瞳孔方正有神。
矫健如龙,变化莫测,它的天生的骨骼高大威猛。
昔日太仆张景顺在监督牧场时,挑选了清秀壮健的马匹。
于是命令大奴才守护天育(可能是指马场或马匹),特别照顾那些神骏的马驹。
当时有四十万匹马,张公感叹说所有的马才都难以尽数展现出来。
因此他特别将这匹马的真容画下来传世,让人久看座右,不断更新对它的认识。
然而时间流逝,马匹的生命和形态都已消逝,令人感叹它的健步无法再展露。
现在难道没有高大俊美的马吗?但是,如果没有王良、伯乐这样的良才去辨识、培育它们,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对过去盛世的追念。开篇“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即设定了一个高贵无比的意境,天子的马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而这幅画图似乎捕捉到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对马的描写细腻入微,“骏尾萧梢朔风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奔跑时的英姿飒爽和狂野之感。接着,“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更是细致地刻画出了马的外貌特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到鉴赏。“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则从体态上形容了马的雄壮和神骏,而“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转而叙述了一段历史,提及了古代名相对待良马的重视和精心培育。“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份珍爱与期待,而“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那样的时代背景和壮丽场面。最后,“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记忆的珍视和传承,而“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则是诗人对逝去时代的感慨以及现实与过去之间差距的叹息。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马匹的深刻理解,更通过对古代盛世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和美好事物流失的无奈。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