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湿
边塞
抒情
忧民

译文

译文:我听说那位在花门关的将军,虽然他功勋卓著,却还未能完全归返。
译文:自从收复帝都之后,谁还能再掌握军队的重任呢?
译文:虽然有些人内心狡猾怀有恶意,但雷霆之力仍能展现其威震四方。
译文:我们不要让鲜血淋漓的战地重现,再让忠诚的汉家臣子的衣襟被泪水打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遣愤》。通过这短短五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这里,“花门”指的是军队或兵营,而“论功未尽归”则表明战争还在进行中,没有结束,因此士兵们无法回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战事连绵、不得安宁的氛围。“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这一句中的“收帝里”意味着国家的首都被攻破,国君失去了控制权。接着,“谁复总戎机”则表达了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没有人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力。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无政府状态和对中央集权崩溃的担忧。“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这两句则是比喻。蜂虿代表着那些隐藏在暗处准备发动攻击的敌人,而雷霆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威慑力。这表明即使是在混乱不堪的局势下,也需要保持警觉和足够的震慑力来应对潜在的危险。最后,“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不要让战争再次发生,以免士兵们再次流血,使官员们的衣服再次被鲜血浸湿。这是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不愿看到更多无谓牺牲的心声。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造诣。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唐·卢照邻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