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秋天
田园
怀古
离愁
自然景物

译文

田园生活需要暂时离开,但因为战事,离开又让我舍不得离开伙伴们。
离开时留下诗作为告别,因为忧愁太多,只能借酒来消愁。
一秋的日子里总是有雨,而今天终于见到了晴朗的天空。
走在山路上,时不时地传来号角声,真是处处令人难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开篇“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离开战乱纷扰的世界,回到宁静的田园生活,但又因战事频繁而难以实现这种愿望。接着,“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两句则写出了朋友离别时的情感交织。诗人通过留下诗篇来表达对离别的不舍,同时也借酒浇愁,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哀伤。“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描绘了一个转换的景象,一整季的阴雨天气终于在这一日有所改变,出现了晴朗的天空。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状态的一种转变。最后,“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两句则描写了一场旅行中的情景。山间小路上,偶尔传来军队吹奏号角的声音,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使得诗人感到无处遁形,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动荡时世所产生的复杂情绪。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摸鱼子·岁暮得锡鬯寄词,依韵酬之
清·龚翔麟
石头城、六花密洒,惊心时序频抚。怀君转忆临岐际,秋艇剪江飞雨。中山府。便从此、无人同谱尊前句。怜予久住。盼故国湖天,绿蓑渔榜,未许载情去。春明客,待向春来振羽。青骢花里腾.....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野望因过常少仙
唐·杜甫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题刘士平竹所卷
明·程本立
凤凰溪头十亩园,我昔种竹竹已蕃。揃除杂乱扶正直,不使恶类相牵援。春雷动地儿孙长,森然玉立参天上。玄冬何嫌霜霰重,赤日自憩风飙爽。一从宦辙梁宋游,熇埃眯目挥汗流。琉璃八尺谁.....
赠李唐经二首(其二)
元·李存
西风虽无情,落叶不自惜。山□每高兴,况有远来客。起行西窗外,觅句了不得。共看天上云,纤纤薄而白。
舒城登观音寺偶会故人朱从善酌酒赓诗至晚而别
明·李裕
役役苦连旬,偶得山水趣。龙冈势盘环,淝水奔回互。窈窕青莲宫,独倚云间住。石门青重重,松杉夹微路。殿隐翠微中,僧归夕阳处。飞溜溅香雪,宝树凝甘露。梵语空中闻,天花檐外雨。山.....
南剑程文学赴官富阳为赋短句
明·李默
鼓柁何人过越西,官程先宿富阳溪。江枫乱落翻红蓼,古道惊鸦出林杪。山堞行经风露馀,千家橘柚霜黄初。搴帷觱发青阳转,桃李含烟足芳甸。蔬盘毡席未为贫,谈经偃卧谁能嗔。松醪满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