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舍
田
舍
清
江
曲
,
柴
门
古
道
旁
。
草
深
迷
市
井
,
地
僻
懒
衣
裳
。
榉
柳
枝
枝
弱
,
枇
杷
树
树
香
。
鸬
鹚
西
日
照
,
晒
翅
满
鱼
梁
。
田园写景
译文
这首诗描述的场景在田舍边上的清江旁,那里有古道旁的柴门。
周围草木茂盛,仿佛迷了路似的,位于偏僻之地,人们的衣裳也显得随性。
枳柳的枝条看似纤细,枇杷树则是树树飘香。
在西下的夕阳中,鸬鹚晒着翅膀,停满了鱼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一句设定了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依傍清澈河流的地方,那里的生活平和而安逸。"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人们不再急于追求物质享受,只希望过一种简单而悠闲的生活。接下来的"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则描写了自然景色,其中榉柳和枇杷都是乡间常见的植物,它们或弱小或芬芳,都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生机。最后,"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一句,则是对夕阳下的美好景象的描绘,白鸟在西边的太阳下展开翅膀晾干,而河堰上则布满了晾着翅膀的鱼,展示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整首诗通过对田园风光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以及诗人对自然美好景象的深切感受。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次韵参寥三首(其一)
宋·秦观
武陵渔子入花源,但见秦人不得仙。会有黄鹂鸣翠柳,何妨白眼望青天。
午憩道傍人家
宋·张孝祥
一崦人家竹树凉,午阴深处著胡床。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尘埃满面迎西日,底处青山是故乡。
奉荅木斋病起见怀二十韵
明·冯兰
海气明曙霞,湖光渺秋昊。十月木未霜,枫林景逾好。疏疏篱下花,寂寂涧边草。閒居田事休,委巷人迹少。东瞻牛屯峰,秀矗云之表。种梅已成蹊,中搆一亭小。谢公有好怀,藉此以终老。佳.....
苑里八景诗
清·蔡见先
稻鼓声中大有秋,农家争报早禾收。平田日暖看罗雀,隔陇烟迷听叱牛。多稼有如云一片,利镰敢比月双钩。祈年天子春前事,千万仓箱愿已酬。
隐居
唐·陈羽
稚子新能编笋笠,山妻旧解补荷衣。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丙辰初夏雨中口号
清·王存
虞罗满山笋在梁,天时人事两未央。扶颠误喜相司马,竭泽谁与烹弘羊。残客亡人同所愿,监军使者空相望。泥行赁舂换一饱,雨积坏麦愁青黄。
题卢十一所居
唐·皇甫冉
春风来几日,先入辟疆园。身外无馀事,闲吟昼闭门。
秋游(其二)
清·多隆阿
浅溪斜拗路,老树半藏村。积稻都成幄,编柴可当门。悬流春石罅,落叶匿云根。三两农人坐,閒将米价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