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奉
寄
严
大
夫
九
日
应
愁
思
,
经
时
冒
险
艰
。
不
眠
持
汉
节
,
何
路
出
巴
山
。
小
驿
香
醪
嫩
,
重
岩
细
菊
斑
。
遥
知
簇
鞍
马
,
回
首
白
云
间
。
节日
写景
秋节
抒情
怀乡思亲
写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即中国传统的重九日)时独自登高望远,怀念朋友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遥远旅途的无限思念。"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表示重阳节这天,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因为这个节气往往让人感到特别孤独和悲凉。同时,"经时"指的是时常,"冒险艰"则形容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敢态度。"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 说明诗人为了纪念这特殊的日子而彻夜未眠,他手中握着象征重阳节的菊花(在中国古代,人们常于重九日佩戴菊花以示庆祝),并思考自己要走过哪条道路才能离开巴山。"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 描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环境。"小驿"是指偏远的小站或客栈,而"香醪嫩"则形容那里的美酒。"重岩细菊斑"则是对山中菊花纤细花瓣的描绘,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表达了诗人的远见和怀旧之情。诗人虽然身处一地,但他能感受到远方朋友骑乘的马匹,通过这样的想象与友人心灵相通。而"回首白云间"则表明在仰望白云时,诗人不禁回忆起往事和友情。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怀旧之情、细腻的自然描写以及对友人的浓烈思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