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舍
弟
观
书
自
中
都
已
达
江
陵
今
兹
暮
春
月
末
行
李
合
到
夔
州
悲
喜
相
兼
团
圆
可
待
赋
诗
即
事
情
见
乎
词
尔
到
江
陵
府
,
何
时
到
峡
州
?
乱
难
生
有
别
,
聚
集
病
应
瘳
。
飒
飒
开
啼
眼
,
朝
朝
上
水
楼
。
老
身
须
付
托
,
白
骨
更
何
忧
。
离别相聚
旅途
念友
记叙
抒情
寄语
译文
你将要到达江陵府,何时能抵达峡州呢?
战乱之中人们被迫分离,相聚的日子或许能带来疾病的痊愈。
孩子睁开泪眼,每天早晨都爬上水边的楼阁。
我这老身子已经无处安放,死后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甌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团聚的喜悦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其中“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显示了诗人对兄弟行程的关心和询问,同时也透露出对兄弟即将相会的期待。“乱难生有别,聚集病应瘳。”则表达了一种希望家人能够平安无事,疾病能够痊愈的心情。而“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描绘了诗人早晨在江边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年迈体衰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可能留下的遗骨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亲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