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广
姿
抒情
写景
怀古
地点
成都
情感
思乡
战争
山水
田园

译文

我生性放纵不羁,喜欢逃避尘世的纷扰。
我喜欢喝酒,热爱风和竹,居住的地方必定是林泉之间。
遭遇战乱,我来到蜀江,卧病在这里,以使身体康复。
我砍掉杂草,开垦出一亩地,然后逐渐扩大,形成了一片广阔的田地。
我从上一元开始经营这个地方,直到宝应年间才得以断手。
我并不敢追求土木建筑的华丽,但自觉此地地势高峻,形势险要。
亭台楼阁随地形高低错落,开阔明亮,面对清澈的江河。
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我们不能经常一同乘船垂钓。
战乱尚未平息,我们怎么能安心地饮酒高歌、安然入睡呢?
蛟龙没有固定的洞穴,黄鹄则翱翔在苍天之上。
古来通达事理的人的志向,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牵制的。
我自思生性鲁钝,哪里能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呢?
有时我带着老伴来这里,面对凄冷的风烟感到心生悲凉。
事情的发展往往没有固定的规律,但我将保持内心的幽静贞洁,以保全自己的完美无缺。
我还想到四棵小松树,它们虽然被蔓草缠绕束缚,但依然生长得很好。
这些小松树的枝干虽然不算高大粗壮,但永远会得到邻居们的喜爱和怜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诗中“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个性和愿望,即喜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追求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他喜欢饮酒,享受清风明月和竹林之美,而且选择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这些都是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理想写照。“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则透露出诗人因为战乱来到了蜀江(今四川一带),并且因病而随遇而安。这种流离失所却又不得不顺其自然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超脱。“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等句,则描写了诗人在蜀江地区购置田地,修建住宅的情景。从中可见诗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仍有自己的小天地,可以自得其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好生态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时代中寻找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