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民谣
节日
社日

译文

步履缓慢随着春风走,村里到处都可见繁花与绿柳。
农夫的召唤无法拒绝,为了田地的生机而热情相邀来品酒。
酒酣后称赞新任的地方官,连平时没见过的景象也出现了。
他用手指向一个大个子男子说:“他是个弓箭手。”
他的名字在军队的名单上,已经很久地服役了。
之前他曾在军营里放牧,现在却辛苦地来救助我这样的衰朽之人。
如果情况太糟糕了就会死去,但他发誓决不会抛弃家人逃跑。
今年村里有大社祭活动,不知道你是否能参加?
叫妻子打开大酒瓶,从盆子里拿出食物来给我。
对此我感到精神振奋,必须知道这是风化之首的象征。
虽然他的话语比较杂乱,但主要都是在赞扬新来的地方官。
他今天一大早就出现了,从早上到晚上都在这里。
虽然长期作为旅居之人惜别亲人、珍视乡情让我无法拒绝邻家老翁的邀请,但我还是要回去。
他高声呼唤着要果子和板栗,想要起身时却被肘部撞了一下。
他的指挥虽然有时显得粗鲁无礼,但并未觉得他村野之气难看。
月亮出来了想要留下我,他仍然责备我为何不喝酒斗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在春天与村中的田翁共同享受春酒,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对自然美好的赞赏。诗中通过田翁邀请诗人饮酒的情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平凡但充满生机的生活情趣的珍视。诗人借助春天的风物,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更新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而真挚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礼仪、直接而真诚的交往方式,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立春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士女春牛会,欢娱满越台。家家人胜节,一一小年杯。生菜青丝出,陈醪白玉开。食盘邻曲馈,香杂綵花来。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宋·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扬州民为杜亚诵(其一)
唐·佚名
膴膴原田,自今以始,岁其丰年。
满江红(其九)倦游初归顾庵绎堂处实既庭枉集草堂用顾庵原韵
明末清初·尤侗
梅雨廉纤,问昨夜、小池微涨。漫一笑、征衫乍脱,故园无恙。翠箨移来石径侧,黄鹂啼到桐阴上。更村村、烟火起农歌,田家饷。报有客,扁舟漾。看满座,兰亭唱。喜酒徒相对,欲倾家酿。.....
庚寅元日甲子晴
宋·洪咨夔
圣君元命是元正,三素云开甲子晴。不识姓名农圃老,相逢便与贺升平。
重九前一日同王杨二山人饮胡将军东郭草堂
明·宋登春
丫下寻陶令,篱边问葛疆。南山足芋栗,东郭此茅堂。萸酒年年事,菊花岁岁芳。白头还醉舞,休笑野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