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物理哲理
民生的

译文

卤水中的草木颜色洁白,青色的是官盐烧制时产生的烟雾。
官家对盐的制作有严格的规定,盐烟弥漫在河川之间。
每年打井汲水声不断,出车运送盐货天天繁忙。
从官府那里买来每斗三百,再转手卖出每斛六千。
君子懂得适可而止,小人却总是吵闹不休。
我为此深感叹息,世间万物的道理本就如此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盐业生产景象。开篇“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两句,形象地刻画了盐井地区盐分蒸发后的自然景观,其中“卤”指盐湖或盐田,“草木白”则是因为盐的缘故而显得洁白,“青者官盐烟”则暗示着官方经营的盐业和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特定的行业景象。“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两句,进一步指出了盐的生产是有固定的程序和规矩的,而且这一切都发生在河川之旁,显示出官方对盐业严格管理的一面。接着,“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则描绘了井中的水不断被汲取,生产活动的繁忙景象。“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这两句数字化地表达了从小单位到大单位盐的量度变化,展示了盐的交易和流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则是对不同身份人物在面对繁忙工作时心态的描绘,君子谨慎,小人则纷扰不安。最后,“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感叹世事的无常和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同时也表现了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不公现象的深刻理解。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盐井生产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一隅,并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邃思考。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