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退
怀古
励志
思乡
忧民
情感
景象
颂扬道州之作

译文

战乱使我头发全白,衰老疾病缠身。
在盗贼横行的时代,我困顿疲惫地流浪江汉。
感叹时局艰难,药物疗效微弱,旅居他乡身体虚弱。
我是诗坛秀才,广泛汲取世间佳作。
元道州才华出众,前辈圣贤敬畏他的后起之秀。
阅读他的《舂陵作》,可见其卓越的才情。
再读《贼退篇》,深感他是国家的栋梁。
贾谊曾因哀痛而泣,匡衡常引用经典。
道州的忧虑百姓,言辞激昂,充满正义。
两首诗与秋月共赏,一字一句如星辰璀璨。
你如同生活在唐虞盛世,淳朴如古人。
何时能蒙受皇恩,委以重任。
期盼社会公正,诉讼平息,不再有战争。
悲悯苛政,主张轻税以接近清明。
这才明白,正直之人不会轻易放弃抗争。
你的威望如南岳之风,令人惊讶。
权位未能阻挡你的清高,胸怀如沧浪之水。
我羡慕你的抱病之志,日夜思念朝廷。
病重如长卿,漂泊在公孙城。
唤来孩子准备纸笔,倚几案前构思。
创作诗歌时痛苦呻吟,字迹倾斜深黑。
这危难困苦的词句,但愿有人能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个人的忧国情怀。诗中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个人命运的坎坷。诗人首先描绘了一种颓废与病弱的状态,"遭乱发尽白,转衰病相婴"表明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青春和健康都受到严重影响。接着,"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则是对当时社会动乱状态的描写,诗人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文学家,虽然才能出众,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感到力不从心。"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我定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己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展现的无奈。在随后的内容中,诗人的忧虑和关怀进一步扩展。"观呼舂陵作,歘见俊哲情。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则是对历史上贤良之臣的怀念,以及诗人个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下几句,"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至君唐虞际,纯朴忆大庭"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仰望明月,对古代盛世的怀念,以及他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接下来的内容,"何时降玺书,用尔为丹青。狱讼永衰息,岂唯偃甲兵。悽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则是对和平到来的渴望,以及对于个人的遭遇和国家安危的深切思索。最后几句,"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凉飙振南岳,之子宠若惊。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之人的理解,以及他对个人品格和国家政事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多方面的情感和思想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