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河
常
时
任
显
晦
,
秋
至
辄
分
明
。
纵
被
微
云
掩
,
终
能
永
夜
清
。
含
星
动
双
阙
,
伴
月
照
边
城
。
牛
女
年
年
渡
,
何
曾
风
浪
生
。
写景
秋景
咏物
天河
情感
思乡
边塞
译文
常常隐藏在暗中,秋天来临就变得清晰可见。
即使被微小的云朵遮挡,也能保持整夜的清澈。
星辰闪烁,照亮了宫殿的双檐,伴随着月亮照亮边疆的城池。
每年牛郎织女相会,从未经历过风起浪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河(即银河)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杜甫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艺术表达。“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说明在常日里,由于天气变化或光线影响,银河不易辨认,但到了秋季,气候干燥、夜空清澈,因此银河的轮廓变得异常分明。“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 即使在有薄雾遮蔽的情况下,银河依旧能够穿透夜色,保持其清晰可辨。这两句强调了天河的恒久与坚韧不拔。“含星动双阙,伴月照边城。” 银河中包含着繁星点点,流动中似乎有宫殿之状(双阙),同时它与明亮的月光一起照亮了边疆的城堡。这两句通过对银河与星辰、月亮的描述,表现了天河的壮观和其在夜空中的重要地位。“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在这里被提及,他们每年的相会(即鹊桥相会)从不受风浪影响。这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增添了一份诗意和寓意。整首诗通过描写天河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宇宙之大以及情感寄托的深远意义。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