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和
九
月
九
日
登
慈
恩
寺
浮
图
应
制
涌
霄
开
宝
塔
,
倒
影
驻
仙
舆
。
雁
子
乘
堂
处
,
龙
王
起
藏
初
。
秋
风
圣
主
曲
,
佳
气
史
官
书
。
愿
献
重
阳
寿
,
承
欢
万
岁
馀
。
节日
写景
抒情
秋节
佳节
写山
赞美
秋景
写水
写鸟
重阳节
译文
宝塔高耸入云霄,倒影仿佛停驻着仙人的车驾。
大雁乘堂而飞,龙王在深处初现。
秋风吹过,圣主之曲悠扬,佳气如云史官书。
希望献上重阳的祝福,愿您万寿无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愔的作品,名为《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重阳节(即九月初九)这一天游览慈恩寺浮图时的情景与心境。"涌霄开宝塔,倒影驻仙舆。雁子乘堂处,龙王起藏初。"这几句描绘了慈恩寺浮图的壮观景象,其中“涌霄”指云气汇聚,“开宝塔”则是形容宝塔的宏伟。“倒影驻仙舆”表达了塔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雁子(白鹤)和龙王的意象,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秋风圣主曲,佳气史官书。"这两句诗则描写了重阳节的季节之美,以及对圣主(皇帝)的颂扬。秋风不仅带来了凉爽,也似乎在奏响着赞美君王的乐曲。而“佳气”和“史官书”则象征着祥瑞的气息被记录下来,彰显了皇家的威仪。"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能够为皇帝祝寿,传递出深深的祝福与忠诚。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神话意象和季节变换,展现了作者在特定节日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宫廷文化中的某些侧面。
郑愔
29首
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