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松树
情感
赞美
写月
秋天
记梦

译文

译文:千尺的虬龙般的树枝环绕在小亭旁,每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我的思绪也日渐淡忘世俗。
译文:是谁家的管弦乐器在南面的小路上奏响,又是什么地方的波涛在北方的海洋中汹涌。
译文:清风送来淡淡的花香,轻轻拂过小床,月亮的影子在庭院中移动,斑驳的树影也随之摇曳。
译文:如果有一天我学会了长生不老的秘诀,我愿意去山中采摘茯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松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与高洁,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之美。首联“千尺虬枝傍小亭,岁寒心思日忘形”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松树的高大与苍劲,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松树也保持着其独特的形态,仿佛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展现出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颔联“谁家弦管鸣南陌,何处波涛写北溟”则将视线从松树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象,南陌上的音乐声与北溟中的波涛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颈联“风送清香浮小榻,月移疏影下前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意境。微风吹过,带来了松树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月光洒落,松树的影子在庭院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浪漫。尾联“他年学得长生诀,许我山中采茯苓”表达了诗人对长寿与自然之美的向往,希望未来能像松树一样,长生不老,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生活,采集茯苓,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长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