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
蕉
李
都
尉
宅
金
渊
阁
分
题
得
渊
字
远
寄
江
城
外
,
新
栽
水
阁
前
。
虚
心
劳
可
尚
,
幻
质
定
非
坚
。
扇
薄
摇
凉
殿
,
杯
深
泛
绮
筵
。
忽
疑
鸾
凤
过
,
翠
影
落
金
渊
。
写景
山水
植物
芭蕉
地点
金渊阁
抒情
赞美
秋天
咏物
译文
远道寄送来的物品,被放置在江城之外,新栽的水阁前。
尽管需要付出虚心的努力,但仍然值得崇尚;幻化的形态最终不会是坚不可摧的。
薄扇摇动在凉爽的殿堂中,深杯泛起华美的宴席。
忽然间我疑心是鸾凤飞过,翠绿的影子落在了金渊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在江城之外、水阁之畔的生长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芭蕉的特质与寓意。首句“远寄江城外”,以“远寄”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悠远的氛围,将芭蕉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中。接着,“新栽水阁前”一句,点明了芭蕉的种植地点,水阁前的环境更加凸显了芭蕉的清雅与脱俗。“虚心劳可尚,幻质定非坚”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芭蕉的空灵与坚韧,另一方面也暗示其表面的虚幻与不持久。这里,“虚心”既指芭蕉茎干中空的特点,也暗喻其内在的谦逊与高洁;“幻质”则强调了芭蕉叶面的易变与脆弱,但“定非坚”又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生命力的肯定与欣赏。“扇薄摇凉殿,杯深泛绮筵”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芭蕉在不同场合下的形象。在凉殿中,芭蕉扇形的叶片轻摇,为人们带来清凉;在绮筵上,芭蕉的翠绿映衬着酒杯的深色,增添了宴会的雅致与生机。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芭蕉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最后,“忽疑鸾凤过,翠影落金渊”两句,以想象中的鸾凤飞过,芭蕉的翠影投射到金碧辉煌的池塘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梦幻般的意境。鸾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高贵,而芭蕉的翠影落在金渊,既是对芭蕉美丽形态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淡泊名利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