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秋景
地点
写水
抒情
写夏
动植物
自然物
赞颂
综上,分名称为:
写景
秋景
地点
水景
抒情
夏季
自然物象赞美
赞颂

译文

译文:在甘棠树下听人诉讼的事情已经结束,试着登上福宇去游览。
译文:兔年时天空色彩斑斓,王城之中排列着用玳簪(一种首饰)装饰的官员。
译文:荒芜的台阶上仍累叠着玉石,古老的土地上仍然充满着黄金般的光芒。
译文:龙形的桥下,红色的桂花树轻轻低垂,鹫形的山岭上,白云深深。
译文:秋天的窗户被旅行的疲惫所笼罩,夏天的门户则有山间的鸟鸣声响起。
译文:清新的风吹过麦田的田埂,细雨洗涤着梅树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衡阳王游览耆阇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美丽。首联“甘棠听讼罢,福宇试登临”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甘棠树下听讼完毕后,一行人来到了福宇(可能指寺庙)进行游览。这里运用了“甘棠”这一意象,既暗示了前文的听讼活动,也象征着和平与宁静。颔联“兔苍移飞盖,王城列玳簪”描绘了行进途中的情景。兔苍(可能指车驾)缓缓移动,王城中排列着华丽的冠饰(玳簪),形象地展示了队伍的尊贵与壮观。颈联“阶荒犹累玉,地古尚填金”转而描写寺庙的环境。虽然台阶荒芜,但依然堆满了珍贵的玉石;土地古老,却还埋藏着黄金,暗喻了寺庙历史的悠久与宝藏的丰富。尾联“龙桥丹桂偃,鹫岭白云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神秘与高雅。龙桥上丹桂垂落,鹫岭之上白云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两联“秋窗被旅葛,夏户响山禽”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展现了不同时间点的景色。秋日的窗户覆盖着旅行者带来的藤蔓,夏日的门户响起了山中的鸟鸣,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最后,“清风吹麦陇,细雨濯梅林”以清风拂过麦田,细雨洗净梅林的画面收尾,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也寓意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完美地呼应了寺庙作为精神寄托之所的主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耆阇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张正见

94首
张正见,(?——约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生年不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明君词》、《湓城》等。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