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阴
舜
妃
庙
虞
帝
南
巡
日
,
英
皇
北
望
时
。
翠
华
春
不
返
,
碧
草
暮
相
思
。
万
里
重
湖
水
,
空
山
二
女
祠
。
沉
珠
真
自
惜
,
埋
玉
竟
谁
知
。
斑
竹
留
双
泪
,
苍
梧
隔
九
疑
。
天
涯
龙
驭
远
,
镜
里
凤
情
悲
。
巫
雨
凄
残
梦
,
湘
云
蔼
暝
姿
。
渚
芳
迎
杂
佩
,
波
影
动
灵
旗
。
惨
淡
思
韶
舞
,
凄
凉
咏
楚
辞
。
空
馀
清
夜
瑟
,
幽
怨
托
哀
丝
。
怀古
山水
咏物
抒情
爱情
秋节
地点
景情交融
悼亡
离别
译文
虞帝曾南巡,英皇在此处北望。
春日翠华不再归来,碧草却在此处寄托着相思。
湖面辽阔,万里无边,空寂的山中只有二女祠孤零零地矗立。
深藏如明珠的人啊,如此令人惋惜,被埋藏如玉石的真相,却无人能知。
斑竹上留下的双泪,象征着苍梧与九疑之间的遥远隔阂。
天涯远隔,皇者的龙驾已远去,镜子中却显现出凤凰的悲伤情态。
巫山的雨凄凉地落下,如同残破的梦,湘水的云雾弥漫,姿态幽暗。
水中的小岛迎接你的杂佩(这里指美玉制成的一种佩饰),波影动摇仿佛灵旗在舞动。
这里是如此的惨淡,思及韶舞的情景(古代舞蹈名),不禁悲从中来,凄凉地咏唱起楚辞。
只剩下清夜中的琴瑟声在回响,那幽怨的情感托付给了哀伤的琴弦。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智的《湘阴舜妃庙》描绘了对虞舜南巡传说中湘妃的深深怀念。首联以“虞帝南巡日”和“英皇北望时”暗示历史背景,将读者带入到对古代君王与舜妃之间悲剧爱情的想象中。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翠华春不返”、“碧草暮相思”表达了对舜妃无法回归的哀愁,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万里重湖水,空山二女祠”描绘了湘妃祠堂的偏远与荒寂,暗示了她们的孤独与哀伤。“沉珠真自惜,埋玉竟谁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舜妃美德被埋没的惋惜。中间部分通过“斑竹留双泪”、“苍梧隔九疑”等典故,进一步渲染了湘妃的悲剧色彩,以及她们与舜帝之间的深厚情感。后半部分,“巫雨凄残梦,湘云蔼暝姿”描绘了凄凉的自然景象,烘托出湘妃庙的哀婉气氛。“渚芳迎杂佩,波影动灵旗”则通过环境细节,展现出对舜妃庙祭祀活动的描绘。最后,“惨淡思韶舞,凄凉咏楚辞”表达了对舜妃的哀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湘妃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舜妃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充满了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