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宿
西
写景
山水
离别
抒情
边塞
怀古
悼亡
场景

译文

偏差中星辰高挂,掩映间珍珠泉沉没。
宽广河岸边聚集着夜色,悬崖上有归来的月影栖息。
劳苦的人们急于先行,军队的命令强调了尽早出发。
沙洲遥远风声正悲凉,江面寒冷雾气还未消散。
浮云终日东西飘荡,离群的鹤鸟正跨越楚越两地。
谁来为这尘土满布的衣裳洗涤?蓬乱的心思在光影交错中更显纷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充满了悲凉和苍茫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如“差池玉绳高”、“洲迥风正悲”等,以及对军事活动的描述,如“役人喜先驰”、“军令申早发”,展现了边塞守军的艰辛与孤独。诗中“掩蔼瑶井没”一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广岸屯宿阴"则描绘了一种坚守与等待的气氛,而"悬崖栖归月"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飞云日东西"一句,通过云的流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别鹤方楚越"则让人联想到古代离别之情,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愁。最后两句“尘衣孰挥浣,蓬思乱光发”,通过对尘埃与衣衫、心绪与光芒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迷茫,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感受。总体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则,同时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边塞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