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读书
思乡
思念
忧民
情感情怀

译文

隐居时心有所感,思绪未及成文。
有客从外而来,问我心中何思。
静心却感惆怅,默默思考反复疑虑。
请客人稍作休息,我将为你一一道来。
我身为贫寒之士,学识浅薄愧对先人。
喜爱游历广泛超越,放任不羁少有约束。
追求随性之乐,不考虑名声与未来。
欢乐时独自饮酒,忧愁便吟诗抒怀。
社交渐渐稀少,这份心意愈发坚定。
人生如疾驰闪电,世道似紧绷琴弦。
深忧自己寡情误事,进退间常感隔阂。
望赐教人生关键,以免被后辈嘲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幽居时的独特情感和哲学思考。开篇即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沉,"幽居属有念,含意未连词",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和从容,不急于一时。随后,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面对朋友的提问,诗人的回答充满哲理,既有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志趣和精神追求的坚持。"我以筚门士,负学谢前基"一句,可见诗人自视为修行者,对待知识和道德有着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的几句话则更显露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然而然、顺应本性的生活方式,"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在这种生活中,他既能享受酒宴之乐,也能在忧愁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最后,诗人通过对比世事的不定和生命的短暂,再次强调了自己追求内心平静和坚守个人的重要性。"愿赐卜身要,得免后贤嗤",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利禄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幽居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哲思和艺术造诣。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更漏子(其二)听雨
清·柳是
花梦滑,杏丝飞。又在冷和风处。合欢被,水晶帏。总是相思块。影落尽,人归去。简点昨宵红泪。都寄与,有些儿,却是今宵雨。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