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励志
哲理
寒冬
写风

译文

高大的树木险峻挺立,锋利的岩石横斜交错。
重复的山涧中隐藏着松涛的声音,重重的悬崖下掩映着云彩的颜色。
冰雪消融时寒冬更显雄壮,风吹过鸟儿都倾斜翅膀飞翔。
这份志向遭遇了严酷的环境,孤独的旅行正逢黄昏逼近。
沿途没有片刻停留,连吃一口豆子的时间都没有。
君子树立起美好的名声,小人则尽力表现忠诚。
看不见那长长的河流,无论清水还是浊水都不停息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开篇“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两句,以险峻的山峰和嶙峋的岩石构筑了一种雄浑而又险恶的景象,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紧接着,“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水流潺潺与松声相应,云雾缭绕在高崖之上,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冰开寒方壮,风动鸟倾翼”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受和赞美。冰雪初融,寒气逼人,而清风吹过,使得飞鸟也随之摇曳。“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以及他独自旅行时面对艰难险阻的情形。这里,“逢凋严”暗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而“孤游”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挑战。接下来的“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两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艰辛和急迫。马儿不断前进,不给疲惫留下任何时间;而诗人的饮食,也只能是匆忙之间,一点也不敢怠慢。“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则是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颂,以及对于那些追求功名的人的一种批评。这里,"君子"指的是德行高尚之人,而"细人"则是指那些只注重个人功利和声名的人。最后,“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通过对河流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感慨。即使是悠久的河流,也有时候看不到它的真面目,不论是清澈还是浑浊,都在不断地流动中。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个性和品格的精神风貌。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