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神
秋节
赞颂
祈福
冬天主题

译文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忙着收藏谷物。如果没有神灵的庇佑,百姓将无法依赖。
在初冬吉祥的时刻,礼仪行为不会迷茫。神灵降临,赐予百福,显露出吉祥的征兆。

赏析

这段中国古诗描绘了一幅秋收冬藏的农事场景,并且融入了对神灵降福和祭祀活动的描述。诗中的意境平和而又不失庄重,体现了农业社会对于自然循环的尊重与依赖,以及通过宗教仪式来确保民众安康的传统信仰。"十月纳禾,民务藏盖" 描述的是农民在秋季结束时收割谷物,并将之储存起来,为严冬做准备。这里十月指的是农历的十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十一月,是中国古代的收获季节。"不有神休,民罔攸赖" 表达了在没有神灵庇护的情况下,人民将无所依赖,这里体现了古人对于神灵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接下来的 "孟冬之吉,礼行不昧" 描述的是在初冬时节进行的祭祀活动,人们通过举行礼仪来确保神明降福。这里的“孟”通常指的是每个季节的开始,因此“孟冬”就是冬天的开始。最后 "神降百祥,昭著蓍蔡" 则是对神灵降福景象的描绘,其中“昭著”意味着显著和明显,“蓍蔡”则是一种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工具,这里可能暗示通过占卜确认神灵的旨意。整体而言,诗中不仅展示了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更透露出对神圣力量的敬畏与依赖,以及通过宗教礼仪来维系社会秩序和安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