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
兴
以
后
祀
五
方
帝
六
十
首
·
高
阳
氏
酌
献
用
《
祐
安
》
十
月
纳
禾
,
民
务
藏
盖
。
不
有
神
休
,
民
罔
攸
赖
。
孟
冬
之
吉
,
礼
行
不
昧
。
神
降
百
祥
,
昭
著
蓍
蔡
。
祭神
秋节
赞颂
祈福
冬天主题
译文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忙着收藏谷物。如果没有神灵的庇佑,百姓将无法依赖。
在初冬吉祥的时刻,礼仪行为不会迷茫。神灵降临,赐予百福,显露出吉祥的征兆。
赏析
这段中国古诗描绘了一幅秋收冬藏的农事场景,并且融入了对神灵降福和祭祀活动的描述。诗中的意境平和而又不失庄重,体现了农业社会对于自然循环的尊重与依赖,以及通过宗教仪式来确保民众安康的传统信仰。"十月纳禾,民务藏盖" 描述的是农民在秋季结束时收割谷物,并将之储存起来,为严冬做准备。这里十月指的是农历的十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十一月,是中国古代的收获季节。"不有神休,民罔攸赖" 表达了在没有神灵庇护的情况下,人民将无所依赖,这里体现了古人对于神灵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接下来的 "孟冬之吉,礼行不昧" 描述的是在初冬时节进行的祭祀活动,人们通过举行礼仪来确保神明降福。这里的“孟”通常指的是每个季节的开始,因此“孟冬”就是冬天的开始。最后 "神降百祥,昭著蓍蔡" 则是对神灵降福景象的描绘,其中“昭著”意味着显著和明显,“蓍蔡”则是一种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工具,这里可能暗示通过占卜确认神灵的旨意。整体而言,诗中不仅展示了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更透露出对神圣力量的敬畏与依赖,以及通过宗教礼仪来维系社会秩序和安宁的文化内涵。
猜您喜欢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奉圣寺古树
清·张鹏翮
古树难为大厦支,横秋老气亦神奇。几经风雨存贞干,留与山门作护持。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秋晴曲江望太一纳归云赋附歌
唐·乔潭
节彼南山兮人所瞻,施此云雨兮济君欲。
送汪可亭节推报政
明·林俊
嘉石衡量法许平,海乡随处绝冤声。馈鲜偶值悬鱼在,入觐真怜鬻马行。九石潭边度梨岭,独峰江上见桐城。名公行烈来贤事,碧落秋高老气横。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其二)
宋·陈造
田租有约不相违,比著丰年数已亏。一饱分明郎首赐,几曾刺口问抽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