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写景
情感
忧民
田园
秋天
民生
自然灾难
地方

译文

刚进城走了半里路就听不到人声,只见枯木寒鸦和几座茅屋。
萧瑟的酒肆里,谁在吆喝着卖酒?武清以西的交通因此中断,行人无法通行。
县令虽然年老体弱,仍然到城门口迎接来客,头上乌纱帽上沾满了尘土。
问他话他却不回答,只是皱着眉头抱怨,不停地诉说公家和私人的双重苦难。
雨水和冰雹、蝗虫的灾害接连不断,庄稼受损严重;春天到来时又遭遇了连绵的阴雨。
绵城以西有很多草场,官府放牧的马匹在这里出没。
中官们大量占用田地,纵横交错遍布阡陌,他们不交官租,导致许多土地没有主人。
县里的差役向百姓催租逼税,致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至于荒坟遍野,村落破败。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顾梦圭的《漷县行》描绘了一幅清冷而严峻的社会景象。首句“入城半里无人语”,以寂静无声渲染了环境的荒凉,暗示了社会的凋敝。接着,“枯木寒鸦几茅宇”进一步强化了凄凉氛围,枯木与寒鸦象征着生命的萧瑟和贫困。“萧萧酒肆谁当垆”描绘了酒馆的冷清,暗示了当地经济的衰败,连酒家也生意清淡。“武清西来断行旅”则揭示了道路的荒芜,行人稀少,交通阻塞。县令出场,“老羸犹出迎”,形象刻画了官员的疲惫和无奈,乌纱帽上的尘土反映了其生活的艰辛。接下来,诗人通过县令的沉默和愁眉紧锁,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无力改变现状的苦闷。连续的自然灾害如“雨雹飞蝗两伤稼”加剧了民众的苦难,而官府的横征暴敛使得“绵城之西多草场,中官放马来旁午”,土地问题严重。最后,诗人揭露了官府对百姓的无情压榨,“县中里甲死诛求”,以至于村庄墓葬众多,荒凉凄惨。整体来看,《漷县行》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明朝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官府的腐败无能,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猜您喜欢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村中闲步
唐·刘得仁
闲共野人临野水,新秋高树挂清晖。不知尘里无穷事,白鸟双飞入翠微。
秋日郊居
宋·张孝祥
秋日郊扉乐,心闲景趣闲。风生疏竹里,雨在片云间。疏港聊通水,关门不碍山。残书读未尽,飞鸟暮云还。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晓行二首(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背指云庄碧巘标,轻寒微递素秋朝。两山抱谷行十里,一水萦流渡廿桥。常喜村墟闻犬吠,不教父老讶鸡翘。精蓝犹在翠微里,只许钟声林外飘。
野望因过常少仙
唐·杜甫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