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日
郡
斋
书
事
铃
索
声
闲
按
牒
稀
,
怯
寒
肌
骨
望
春
晖
。
凝
云
垂
地
雪
欲
下
,
高
树
无
风
叶
自
飞
。
水
落
浅
沙
鱼
队
聚
,
草
枯
幽
陇
鹿
群
归
。
安
人
不
信
彤
襜
贵
,
上
相
还
家
是
锦
衣
。
写景
冬日
水墨山水
写雪
写动物
场景
山水田园
自然风光
译文
摇动铃索的声音轻轻响起,公文(牒)却稀少到按(按压)的时候都快少了,心中充满了对寒冬将去的胆怯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盼。
厚厚的云层像帷幕般垂落在大地上,似乎预示着即将下雪。高高的树上,没有风,叶子却自己飘落下来。
水流落在浅浅的沙滩上,鱼群开始聚集。草枯了,荒芜的田地中,鹿群开始回归。
人们不再相信那些华丽的官服(彤襜)能带来什么尊贵,反而更愿意看到那些身着锦衣的人回家(可能指的是衣锦还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天的静谧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铃索声闲按牒稀"一句,以轻盈的风铃声为开端,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略显凄清的情境。"怯寒肌骨望春晖"则表现了诗人对温暖阳光的渴望,透露出冬日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接下来的"凝云垂地雪欲下,高树无风叶自飞"两句,更深化了冬意。厚重的云层似乎即将飘落成雪,而高耸的树木在静谧中,不待风吹,枯叶便随轻柔之力缓缓飘零。这不仅形象鲜明,也增添了一份萧瑟感。"水落浅沙鱼队聚,草枯幽陇鹿群归"两句,进一步展开了冬日静谧的景色。浅水中的鱼儿聚集在一起,似乎也感到这寒冷的气息,而远处的鹿群,则在荒凉的山坡上缓缓归去。这画面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孤寂。最后两句"安人不信彤襜贵, 上相还家是锦衣"则从具体景物转向抽象情感。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便有华丽的衣裳,也比不上归家的温馨。而"上相"一词,则可能隐含了对权势与荣华的超然。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情感氛围。
张先
191首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猜您喜欢
甲午春前得雪(其三)
宋·尤袤
冻云排阵拥山椒,待伴还应不肯消。皎月冰壶千顷夜,冷烟茅屋几家朝。梅枝堆亚难寻萼,萱草侵凌不辨苗。残甲败鳞随处是,被谁敲折玉龙腰。
漫兴四首(其三)
元末明初·王冕
天时今亦异,地丑古来非。永夜惟消酒,严寒未授衣。一时风色变,万里雪花飞。小大持弓矢,相呼出打围。
次韵和机宜强至都官喜雪
宋·韩琦
繁云凝结远成堆,雪意应随雅客来。满地妆梅知腊近,一天风絮误春回。玳攲宾席豪诗笔,珠沃歌喉滑醉杯。病叟有心萌酒战,明轰钟鼓不衔枚。
蝶恋花(其二)
宋·赵彦端
雪里珠衣寒未动。雪后清寒,惊损幽帷梦。风撼海牛帘幕重。画檐冰箸如流汞。一穗香云佳客共。溜溜金槽,政尔新词送。酒戏诗阄忘百中。烛间有个人非众。
行香子(其二)雪后闲眺
宋·汪莘
策杖溪边。倚杖峰前。望琼林、玉树森然。谁家残雪,何处孤烟。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别般天地,新样山川。唤家僮、访鹤寻猿。山深寺远,云冷钟残。喜竹间灯,梅间屋,石间泉。
和运司园亭(其三)雪峰楼
宋·丰稷
雪峰在何许,楼倚青霄端。每来注心目,不觉生羽翰。终藉好风力,云散银阙攒。只履西归客,应笑空倚栏。
南楼(其二)
明·文徵明
西山开晚霁,返照落窗中。岁事收残雪,生涯入断鸿。寒多裘失重,愁剧酒无功。零落双桐树,萧萧不受风。
三衢阻雪至永丰道中又雪
宋·舒邦佐
前日堆银冻未消,今朝满地踏琼瑶。一杯蘸甲寒威退,只要行人著酒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