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世
音
赞
六
首
(
其
三
)
圣
慈
悲
愿
观
自
在
,
海
岸
孤
绝
补
陀
岩
。
贯
花
缨
络
普
庄
严
,
度
生
如
幻
现
微
笑
。
有
一
众
生
起
圆
觉
,
即
现
三
十
二
应
身
。
壁
立
千
仞
无
依
倚
,
住
空
还
以
自
念
力
。
赞美
山水
佛家篇
传赞
秋节
译文
翻译:圣慈悲的观自在菩萨心怀大愿,注视着海岸上孤绝的补陀岩。
翻译:她身披华丽装饰,展现出庄严的形象,她度化众生如同梦幻,总是以微笑面对。
翻译:当某个众生觉醒并领悟生命的真谛时,观自在菩萨会以三十二种不同的形象出现。
翻译:她坚定不移地站立着,没有依赖任何外在力量,只依赖自己内心的力量。在空无的境界中居住,同样需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来维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观世音赞》系列中的第三首,主要歌颂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法力。诗中通过描绘观音菩萨的形象和修行境界,展现了她对众生的广大慈悲以及神通变化的能力。"圣慈悲愿观自在",开篇便点出观音菩萨的神圣地位和她的慈悲心怀,她能自在地观照世间苦难,以大愿力救度众生。"海岸孤绝补陀岩",将观音的修行之地——补陀岩置于孤绝的海角,强调其超凡脱俗的环境,象征着菩萨的清修与独立。"贯花缨络普庄严",形象地描绘了观音菩萨身披华美的璎珞,全身充满庄严的佛光,显示其法力无边。"度生如幻现微笑",表达观音菩萨以幻化之法度化众生,她的微笑既是慈祥的显现,也是智慧的象征。"有一众生起圆觉",意味着只要有一个众生觉醒,观音便会以三十二种不同的化身出现,帮助他们。"壁立千仞无依倚",形容观音菩萨的崇高威严,如同千仞峭壁,无人能攀,暗示其不可动摇的正道立场。"住空还以自念力",最后两句揭示观音菩萨虽住在虚空之中,却凭借自身的念力维持和守护,体现了她的强大内在力量。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法力,以及她对众生的无私奉献,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信仰。
黄庭坚
2359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