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怀古
朋友
颂扬赞美
具体分析如下:

译文

鼓声中多含秦地的声音,琵琶则奏出胡人的语调。
这里并非什么神奇之地,而是因为人们的才能和器度如此。
范公秉持着文德,能够判断国家的优劣得失。
至今在朝廷中,他仍能保持大度,不与他人争斗。
蝉嫣世代有人才,风壑中有两只猛虎咆哮。
小心地学习忠孝之道,即使在田间地头也能做出一番事业。
他的言论不偏不倚,不夸大其词,他的行为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很了解城南的园林,与文人才子们结伴为友。
什么时候能得到休息的机会回家呢?怀揣着新茶,准备亲自煎煮品饮。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范公的高尚品格。"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两句,通过鼓声的秦地特色和琵琶的胡地风格,寓言了时代变迁和文化交融。接着,诗人赞美范公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能够公正判断国家大事,且在重要职位上宽宏大度,不轻易受人影响。诗中提到"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比喻世间有像蝉那样清高的人,也有如猛虎般威猛的人物,暗示社会多元且不乏杰出之士。诗人鼓励他人学习忠孝,脚踏实地做事,保持独立思考,不受虚夸所迷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文人雅集的向往,希望能有暇日归去,品茗谈文,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既赞扬了人物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黄庭坚

2359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您喜欢

题可翁塔
宋·丘葵
至人埋骨地,草木总皆玄。未腊梅先觉,无风竹亦禅。灯缘千载燄,名共四松传。旧日经行处,瓶盂常俨然。
古碑诗词
元·佚名
嘉树拂五云,大鹏垂万里。海门浪汹涌,春龙从此起。
和沈自诚孤雁韵
元·郑守仁
海国风高失蓟云,声声哀怨不堪闻。自怜片影荒城月,肯为饥寒向别群。
乐府杂拟(其八)
宋·黄彦平
石戴古车辙,人生来往勤。双轮不生角,越绝会通秦。坐令丘壑姿,化作京洛尘。君看钓鱼矶,鼻口罗江津。浮走例有役,俛仰俱已陈。吾亦永愧尔,东西南北人。
涿鹿道中
明·何景明
高城郁莽苍,永路多荆棘。日气夕冷阴,游氛浩无极。城边古时丘,宿草蔓于域。树木何萧萧,狐狸鸣其侧。访古思轩辕,嵚崟何由陟。伊昔奋龙战,明明庶邦式。神驭飘鼎湖,乌号缅玄德。遗.....
定风波
明末清初·屈大均
又离家、两月高要,劳劳作客自苦。落羽摧颓,残英冷淡,老大谁为主。典裘来,碎琴去。一代文章委尘土。无补。令饥寒不免,啾啾儿女。白头未遇。怎英雄、事业多衰暮。喜萍花无恙,阴山.....
鲁妃祠(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佳人慷慨识时穷,不劝君王更渡东。西楚实将天下让,千秋人拜霸王风。
问周玄病
明·郑关
知君林卧复如何,门对寒塘水自波。宋玉也知愁不免,长卿自觉病偏多。高林叶下惊秋早,故宅梁空恐鵩过。明日相期问丹诀,休令岁月久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