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素
上
人
草
书
歌
衡
阳
双
峡
插
天
峻
,
青
壁
巉
巉
万
馀
仞
。
此
中
灵
秀
众
所
知
,
草
书
独
有
怀
素
奇
。
怀
素
身
长
五
尺
四
,
嚼
汤
诵
咒
吁
可
畏
。
铜
瓶
锡
杖
倚
闲
庭
,
斑
管
秋
毫
多
逸
意
。
或
粉
壁
,
或
綵
笺
,
蒲
葵
绢
素
何
相
鲜
。
忽
作
风
驰
如
电
掣
,
更
点
飞
花
兼
散
雪
。
寒
猿
饮
水
撼
枯
藤
,
壮
士
拔
山
伸
劲
铁
。
君
不
见
张
芝
昔
日
称
独
贤
,
君
不
见
近
日
张
旭
为
老
颠
。
二
公
绝
艺
人
所
惜
,
怀
素
传
之
得
真
迹
。
峥
嵘
蹙
出
海
上
山
,
突
兀
状
成
湖
畔
石
。
一
纵
又
一
横
,
一
欹
又
一
倾
。
临
江
不
羡
飞
帆
势
,
下
笔
长
为
骤
雨
声
。
我
牧
此
州
喜
相
识
,
又
见
草
书
多
慧
力
。
怀
素
怀
素
不
可
得
,
开
卷
临
池
转
相
忆
。
写景
山水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美
书法
人物赞颂
秋节
译文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峋万馀仞。”这句话描述的是衡阳的双峡山峰陡峭,直插云霄,青色的山壁高耸入云,高达数万尺。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这里的人们都知道这里的山水灵秀,而草书的艺术却只有怀素才能展现出它的奇妙。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怀素身高五尺四寸,他吟咏诗文、诵读经咒的样子非常令人敬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他手持铜瓶和锡杖,在庭院中闲庭信步,手持斑竹做的笔,笔下的字迹流畅而富有神韵。
“或粉壁,或綵笺,蒲葵绢素何相鲜。”他有时在白色的墙壁上挥毫泼墨,有时在彩色的笺纸上书写,无论是用什么材质书写,都显得那么的鲜艳。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他的草书突然变得像风驰电掣一样快,同时又像在挥洒着飞花和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有时又像寒猿饮水般细腻有力地写出一个个字眼,让人想到壮士拔山般的大气劲力。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您看那古代的张芝被誉为书法界的独贤,而近日的张旭则被人们称为老颠(形容其书法狂放不羁)。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这两位书法家的绝艺是人们所珍视的,而怀素则继承了他们的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怀素的草书像海上的山峦一样起伏峥嵘,又像湖畔的石头一样突兀不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他写出的字忽纵忽横,忽欹忽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他在书写时,看着江水却不羡慕船帆的势态,他的笔下常常发出像骤雨一样的声音。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我在这个州牧之地很高兴能见到他,又看到他的草书充满了智慧的力量。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怀素的草书艺术我无法得到,但每次打开他的作品和临摹他的书法时我都会深深地怀念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著名高僧怀素的草书艺术和其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开篇即以“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既映衬出了怀素所居之地的险峻,也暗示了他超凡脱俗的一种精神状态。“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表明怀素在这片灵秀之地,以其独特的草书艺术而著称。这不仅是对他的艺术才华的肯定,也反映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境界。“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这一句则描绘了怀素的外貌和他的神秘行为,既形象地表达了他的高大威猛,也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感。“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这里通过对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如铜瓶、锡杖等物品,以及他的随性所至的行为,展现了怀素超然物外的一种从容不迫。“或粉壁,或綵笺,蒲葵绢素何相鲜。”则是对他草书艺术多样性的赞美,不论是在墙上、纸上还是其他材质上,他的笔触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接下来的“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则是对怀素草书之中的动态美和力量美的描绘,宛如自然界中最为壮观的景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笔下的生机与活力。“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这两句通过对自然和强者的描绘,再次突出了怀素不凡的气度,他的草书如同大自然中的奇观,又似英雄好汉般豪迈。“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这里提及了两位著名书法家张芝和张旭,一则是赞美古人之才华,一则是感叹时人之衰败。怀素的草书艺术,在作者看来,是继承了古人的精髓,又超越了现代人的颠狂。“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这两句表明怀素不仅继承了张芝、张旭的高水平,而且还能传承其真实的艺术遗产,这是后世书家所仰望而不可及的。“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这里通过对山石景象的描绘,再次展现了怀素草书中的自然之美和力量之美,它们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又被他的笔触赋予了生命。“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这两句则是对他草书笔法的直接描绘,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这里通过对怀素临江挥毫的情景进行描写,再次强调了他草书中的力量美和自然之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这两句则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既表明了自己在这个地方与怀素相知相遇的喜悦,也赞美了怀素草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则是对怀素及其艺术的一种缅怀和追念。作者通过对诗中的每一景象和情感的细腻描写,不仅传达了自己对于怀素草书艺术的深切赞美,也表达了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无限向往和不舍昼夜的怀念之情。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