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
写景
抒情
咏物
赞美
怀古
山水
田园
写花
写梅
场景

译文

前溪后溪如两道彩虹,环绕着村庄和城郭,恰似百弓之地。
上面是车盖般的建筑高高耸立,下面是幽静的庭院,仿佛是隐士的居所。
亭子方正宽敞,可以容纳十位宾客,四面玲珑通透,可以享受风和日丽。
门楣上谁题写了第一枝的匾额呢?那是在雪中傲然绽放的寒梅,打破了孤寂。
我如同爱竹的王子猷一样,不问主人就径自前去游览。
衙门的声响已经随着白鸟远去,我醉倒在此处,被斜阳的美景所留住。
桥南道上人声马嘶,热闹非凡,灯火通明后城门早早关闭。
当在一川风雨中酒醒时,明月高悬,簿书尘土压住了帽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宴饮图景。前溪后溪两道玉虹般的流水,划分出一片百弓之地,既有着村落的静谧,又连接着广阔的郊野。高处,云雾缭绕中仿佛有车盖般的景象,低处则是一处隐士的居所,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筑亭方方罗十客”,描绘了精心布置的亭台,可供十人宴饮,四周玲珑剔透,接受自然风日的洗礼。亭子上方悬挂的“第一枝”匾额,以雪中寒梅破孤寂的形象,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精神品质。这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寓意着主人对雅致生活的追求和对嘉宾的尊重。接着,诗人以“我如爱竹王子猷,不问主人携共游”表达了自己对竹林的热爱,如同东晋名士王子猷对竹的喜爱一般,不需邀请,便欣然前往。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衙声已送白鸟远,醉倒更为斜阳留”描绘了宴饮结束后的场景,衙门的钟声已经响起,白鸟飞远,宾客们在夕阳中醉倒,不愿离去。这种不舍与留恋,体现了宴会的欢乐与温馨。最后,“马嘶人散桥南道,灯火匆匆城闭早。一川风雨酒醒时,明月簿书尘压帽。”描述了宴饮结束后的情景:马儿嘶鸣,人群散去,通往南方的道路显得空旷。城门早早关闭,灯火闪烁,预示着夜幕降临。当酒意消退,诗人独自面对风雨,抬头望见明月,却发现自己帽子上沾满了尘土。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雅集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