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竿
写景
写山
秋节

译文

仙人的马鞍化作了山,成为了古老的遗迹。常常有斜阳照射在山脊上。
火光照亮了斜插的三五根竿子,琉璃般的瀑布从三千尺的高处倒挂下来。
孤独的白鹤振翅高飞,翅膀闪耀着锦绣般的光彩;归巢的乌鸦闪烁着金色的翎羽,颜色鲜艳夺目。
山上的斜阳古今如一,而山下游玩的人却是不断更替变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鞍山夕照”这一美景,诗人梁鱼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夕阳下山峦的壮丽景象。首句“仙鞍化山成古迹”,巧妙地将“仙鞍”与“山”联系起来,赋予山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是仙人遗落的坐骑,化为永恒的自然景观。接着,“常有斜阳锁山脊”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夕阳如同一把钥匙,锁住了山峰的轮廓,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时间的流转。“火鉴斜衔三五竿,琉璃倒挂三千尺”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光辉与山峰的倒影。夕阳如同一面火红的镜子,斜挂在天边,而山峰则在水中倒映出琉璃般的光彩,高达三千尺,展现出山川之美与夕阳之辉的和谐交融。“孤鹜齐飞锦翅明,归鸦乱闪金翎赤”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元素。孤鹜(野鸭)与归鸦在夕阳中飞翔,翅膀上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孤鹜与归鸦的对比,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最后,“山上斜阳今古同,山下游人几更易”两句,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类变迁的感慨。尽管斜阳在山上始终如一,但山下的游人却不断更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鞍山夕照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