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边塞
悼亡
情感

译文

胡天夜晚格外清澈,孤零零的云独自飘荡。
远离家乡的雁门关,云彩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阴陵之地长久徘徊,幽深之地阳光稀少。
初冬的寒冷冻结了大海,凛冽的杀气弥漫在广袤的荒野。
北方的马匹饮着冰冷的水,行人踏着厚厚的胡地霜雪。
道路上疲惫的随从倒下,死在黄沙战场上。
漂泊异乡的人相互依靠,悲痛的泪水打湿衣裳。
自古以来出征的士兵,活着的人记住死去的人。
逝去的人确实无法挽回,却让活着的人更加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的图景,其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战事的无奈。诗人以冷静而又充满情感的笔触,勾勒出边塞孤寂的氛围,以及士兵们在严寒中坚守岗位的情形。“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飏”两句,通过对夜晚汉族与胡人交界处天空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边塞的寂寞感。这里的“胡天”特指北方民族地区的夜空,而“孤云独飘飏”则强调了那种远离中原、独立飘逸的云彩,更深化了边疆之地的孤独与辽阔。随后的“遥裔出雁关,逶迥含晶光”进一步描绘了一种冰冷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遥裔”指的是远古遗迹,而“雁关”则是边塞地区常见的地名;“逶迥”一词,形容山势连绵不绝,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含晶光”则透露出一种寒冷而又明亮的景致。接下来的“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两句,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感。这里的“阴陵”指的是阴沉的山陵,而“久裴回”则意味着长时间的归来;“幽都”是隐秘而又遥远的地方,“无多阳”则暗示那里阳光稀缺,天气阴冷。“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两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观展示了严寒和凛冽的氛围。这里的“初寒”指的是冬季刚开始,“冻巨海”则形容海面已经结冰;“杀气”二字,描绘了一种肃杀而又冷酷的气息流淌于广阔无垠的大荒之中。“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士兵们在严寒中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朔马”指的是北方边塞地区的马,而它们“饮寒冰”,则形容了极端的寒冷;“行子”是远征的士兵,“履胡霜”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踏足于寒冷刺骨的地面。“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两句,从士兵们的劳累和死亡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这里的“路有从役倦”,描绘了一种长途跋涉后的疲惫,而“卧死黄沙场”则直接指出了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最后,“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远方战场上生离死别的哀伤,以及对于那些英勇牺牲者的缅怀之情。“羁旅”指的是在外作战的士兵,“因相依”则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恸之泪沾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离死别无法抑制的悲痛;而“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则透露出一种对于战争中生还与牺牲者的不同待遇的无奈感;“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则是诗人对那些已经战死沙场的士兵深深缅怀之情,同时也是一种对于生者无法抚慰心灵创伤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和军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战争苦难的深刻体会,以及对士兵们在严寒中坚守岗位、甚至牺牲生命的敬意。

乔知之

16首
生年,卒于唐武后神功元年。与弟侃、备并以文词知名,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诗歌,时人多吟咏之。武后时,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有婢名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愤,投井自杀。承嗣于衣带中见其诗,大恨,因讽酷吏罗织诛之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