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月
返
湖
庐
畏
归
今
复
归
,
举
目
凄
旧
影
。
呼
朋
与
周
旋
,
深
夜
烛
犹
秉
。
添
炉
挫
寒
冽
,
围
话
剪
悽
哽
。
庭
前
一
丛
竹
,
新
箨
出
翠
粉
。
纵
横
乱
作
行
,
似
走
无
人
境
。
独
惜
老
梅
树
,
我
去
遂
枯
殡
。
草
木
尚
有
知
,
予
心
胡
已
冷
。
写景
怀旧思乡
写庐山景致
季节
草木赞颂
情感表达
译文
害怕回家却又不得不回家,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凄凉。
呼朋唤友相互交往,深夜烛光仍在支撑。
添了炉火抵挡严寒,我们围坐谈话,欢声笑语减轻了凄凉的氛围。
庭院里有一丛竹子,新生的竹叶透出翠绿。
纵横交错地生长着,像是在无人之境中行走。
独自为那棵老梅树感到惋惜,我离开后它就枯萎了。
草木尚且有知觉,我的心却为何如此冷漠?
赏析
这首诗《十月返湖庐》由陈曾寿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情感深沉,描绘了诗人归乡后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畏归今复归”,透露出诗人对归乡的复杂心情,既有期待也有畏惧。接着“举目凄旧影”一句,通过视觉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旧日景象在眼中浮现,引发内心的感慨。“呼朋与周旋,深夜烛犹秉”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情景,即使夜深人静,仍点烛夜谈,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生活的闲适。“添炉挫寒冽,围话剪悽哽”进一步展现冬夜的寒冷与温馨的聚会场景,通过添炉取暖和围坐交谈,表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细腻。“庭前一丛竹,新箨出翠粉”转而描写庭院中的竹子,新长的竹笋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与之前的凄凉形成对比,暗示着希望与新生。“纵横乱作行,似走无人境”描述竹子纵横交错,仿佛是无人涉足的荒野,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独惜老梅树,我去遂枯殡”表达了诗人对老梅树的惋惜之情,自己离开后,梅树因无人照料而枯萎,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无奈。最后,“草木尚有知,予心胡已冷”以草木有情反衬人心的冷漠,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与情感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友情、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洞察与感悟。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和同省秋省宿
宋·朱胜非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归至三衢怀芸庄兄留京
宋·萧立之
午热犹疑夏,宵寒不似秋。独归仍念远,久客得无愁。白酒村村市,黄花处处楼。不缘风雨色,吾欲理扁舟。
写怀
元末明初·王冕
世情多曲折,客况自堪怜。听雨愁如海,怀人夜似年。草肥燕地马,花老蜀山鹃。冷澹无归计,苍苔满石田。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唐·李乂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平旦鹓鸾歌舞席,方宵鹦鹉献酬杯。
满江红(其三)寿小叔母
宋·陈著
修茂堂深,芳尘满、沈烟一朵。帘半卷,好风催晓,晴光才破。新润顿教萱草鬯,轻寒未放酴醾过。称鱼轩、容与寿如山,群仙贺。琴帏底,声调和。庭阶下,儿孙大。喜新来咿喔,又还添个。.....
飓风
元·张撝
火云夹日已西驰,骤雨惊风此一时。万里怒涛泛断梗,千家矮屋失疏篱。悬炊破釜侵飘屋,护圃枯榽压嫩枝。最是畬田收未得,不堪狼戾子离离。
德寿宫即事六首(其二)
宋·任希夷
霜晓君王出问安,宝香随辇护朝寒。五云深处三宫宴,九奏声中二圣欢。
有所思
明·石宝
兰皋步余马,骋望登白薠。美人隔江渚,夙昔相定言。远道不可见,深思历寒暄。世运如转毂,秋霜变春颜。出言虽有章,佩服多兰荪。妍丑惧相形,心肺日翩翻。翩翻讵有极,君子贵容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