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王
病
山
侍
郎
作
飞
乌
山
馆
图
并
题
家
住
江
源
行
入
海
,
壮
游
昔
有
眉
山
苏
。
却
登
金
山
望
乡
国
,
夜
江
光
怪
惊
栖
乌
。
高
才
盛
年
世
清
宴
,
归
山
誓
水
宁
非
诬
。
多
难
方
知
太
平
好
,
或
出
或
处
皆
裕
馀
。
明
季
流
寇
祸
至
烈
,
易
堂
尚
可
安
琴
书
。
团
瓢
历
历
七
十
二
,
即
今
何
地
容
潜
夫
。
天
遗
地
孑
几
耆
老
,
削
迹
夷
市
蜷
穷
庐
。
神
州
莽
莽
塞
荆
棘
,
三
湘
百
粤
无
完
区
。
引
绳
而
绝
必
有
处
,
激
发
祸
始
钟
巴
渝
。
势
劫
驯
良
化
豺
虎
,
闭
关
猛
噬
安
逃
逋
。
中
江
老
人
发
过
耳
,
家
屯
与
国
齐
疮
痡
。
十
年
千
忧
犯
真
宰
,
白
头
形
影
酬
羁
孤
。
相
过
朱
王
慰
朝
暮
,
濡
沫
那
得
忘
江
湖
。
覆
舟
之
山
渺
天
际
,
?
?
万
众
真
为
鱼
。
千
重
万
掩
愁
肺
腑
,
溅
泪
惊
心
空
友
于
。
眼
穿
望
断
归
不
得
,
偶
观
画
稿
疑
乡
闾
。
何
时
闻
雁
空
泠
峡
,
且
视
飞
鸟
山
馆
图
。
写景
抒情
历史
人生哲理
战乱和国事
咏史
地点
离别
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的源头,一路行去直至海边,昔日壮游时我曾仿效过眉山的苏子。
后来我登上金山,眺望故乡,夜晚的江面光怪陆离,惊动了栖息的乌鸟。
我拥有高才却在盛年时遭遇了世道清宴(此处指太平盛世),归隐山林水乡的誓言难道是不实之词吗?
只有经历多难之后,才会知道太平的难得,无论出仕或隐居,都能有足够的余裕。
明朝末年流寇之祸极为剧烈,但在易堂之中仍可安然置放琴书。
我周游过团瓢(疑为地名)等七十二个地方,现在何处才能容下我这个隐者呢?
天意遗弃了这片土地上的几位耆老,他们在集市被驱逐后,在破旧的房屋中蜷缩着。
神州大地被荆棘所覆盖,三湘百粤之地没有完整的区域。
牵拉绳索直到断裂之时必有结头可寻,激发祸事起始于巴渝之地。
势力迫使驯良的生灵化为豺虎,封锁关口猛烈吞噬,何地能逃避其祸害?
中江老人已经不再过问世事,家国都饱受创伤。
十年间我历经千忧万难,直面人生真宰(即命运),我已白发苍苍,形影相吊以度日。
与朱王二位老友相聚让我感到宽慰,我们虽身处江湖却如濡沫般相互依存。
覆舟之山遥望天际,群众之多如同鱼儿般渺小。
这情形令我心中充满忧愁与悲伤,泪流满面也无法缓解我内心的苦痛。
我眼望归乡之路却无法返回,偶尔看到画稿上的乡景,仿佛疑是家乡的街巷。
何时能听到空峡中传来大雁的叫声,暂且将目光投向飞鸟和山馆的画图上以解思乡之愁。
赏析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为王病山侍郎作飞乌山馆图并题》。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家住江源行入海”,以自然景观象征人生的起点与旅程,隐含着对友人王病山侍郎的关切与祝福。接下来的“壮游昔有眉山苏”一句,借古代文豪苏轼的壮游经历,寓意王侍郎的远大志向与不凡成就。“却登金山望乡国”一句,通过金山这一地理标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紧接着的“夜江光怪惊栖乌”描绘了一幅夜晚江面的奇异景象,既渲染了氛围,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高才盛年世清宴,归山誓水宁非诬”两句,赞美了王侍郎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同时表达了对其是否真正归隐山林的疑问,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多难方知太平好,或出或处皆裕馀”揭示了在艰难时期,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生活的宽裕之处。“明季流寇祸至烈,易堂尚可安琴书”反映了明朝末年流寇肆虐,但仍有文人墨客坚守文化阵地,继续创作。“团瓢历历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潜夫”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易堂书院,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繁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担忧。“天遗地孑几耆老,削迹夷市蜷穷庐”描述了社会动荡中老年人的孤独与困境,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描绘了国家遭受战争破坏的惨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引绳而绝必有处,激发祸始钟巴渝”暗示了引发战乱的原因,可能与地方势力的冲突有关。“势劫驯良化豺虎,闭关猛噬安逃逋”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恶果,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中江老人发过耳,家屯与国齐疮痡”表达了对中江地区老人的哀怜,以及对整个国家苦难的共鸣。“十年千忧犯真宰,白头形影酬羁孤”展现了长时间的忧患与孤独,反映了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相过朱王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表达了朋友间的相互慰藉与不舍,强调了友情的力量。“覆舟之山渺天际,??万众真为鱼”比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同被洪水淹没的船只。“千重万掩愁肺腑,溅泪惊心空友于”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与悲伤,以及对失去亲朋好友的哀痛。“眼穿望断归不得,偶观画稿疑乡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渴望,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何时闻雁空泠峡,且视飞鸟山馆图”寄托了对未来和平的期待,希望能在宁静的环境中欣赏自然美景。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秋风行送同年柯正之之任留都
明·梁有誉
秋风袅袅起燕城,千树万树凉蝉鸣。山川萧瑟雁南度,客子当歌空复情。更闻鹿塞驰胡兵,旄头未落太白明。羽书夜入蒲萄观,铁骑朝屯细柳营。对此感慨那能平,况复客里送君行。怜君素负出.....
郊坛斋宫七首(其三)
宋·任希夷
玉津宏建中兴初,禁籞风光胜两都。惭愧逢辰瞻蠖濩,却思归老卧廜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