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八
日
煮
粥
感
赋
(
其
一
)
香
粥
分
雏
闹
膝
前
,
儿
时
风
味
渺
如
烟
。
老
夫
奉
佛
焚
香
了
,
自
忏
平
头
六
十
年
。
节日
怀旧
抒情
腊八节
记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腊八节煮粥时的感慨,充满了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反思。首句“香粥分雏闹膝前”,生动地展现了儿时温馨的画面:老人在煮粥时,孩子们围绕在他膝前嬉闹,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粥香,充满了家庭的温暖与欢乐。这一场景勾起了老人对往昔幸福时光的深深怀念。次句“儿时风味渺如烟”,通过比喻手法,将儿时的美好比作飘渺的烟雾,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快乐的童年记忆逐渐变得模糊,难以触及。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后两句“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揭示了老人在煮粥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番内心的反省与忏悔。他以佛教徒的身份,通过焚香的方式,向佛祖祈求宽恕,回顾自己过去的六十年,或许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可能是对过去的某些行为感到愧疚,或者是对未能珍惜时间、未能更好地生活感到遗憾。这一部分体现了老年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成长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老年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我人生的深刻反思,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