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志
自
天
津
来
聚
晤
十
日
赋
此
并
寄
寥
志
贻
先
询
先
上
海
相
视
俱
头
白
,
堪
悲
亦
可
欣
。
过
时
伤
晚
学
,
多
难
感
离
群
。
故
国
荒
松
垄
,
南
天
冷
雁
云
。
残
书
共
忧
患
,
聊
可
策
微
勋
。
离别
抒情
友情
记叙
忧患
励志
怀古
地点
读书
哲理
译文
我们相互看着对方,都已经白了头发,让人感到悲伤又让人感到欣慰。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会让人感到遗憾,而在困难中离群索居更是让人感到悲凉。
故国的松树和墓地都已经荒芜,南方的天空中,冷清的雁群在云间飞翔。
我们共同面对忧患,珍视残存的书籍,这或许可以为我们微薄的功勋添上一笔。
赏析
这首诗是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名为《强志自天津来聚晤十日赋此并寄寥志贻先询先上海》。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既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有对友情和共同经历的珍惜。首句“相视俱头白”,描绘了两位老人相对而坐,两鬓斑白的画面,既体现了岁月的无情,也预示着人生的沧桑。接着,“堪悲亦可欣”表达了对这种情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悲哀,也有对相聚的喜悦。“过时伤晚学,多难感离群”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自己年轻时未能充分学习,现在只能在晚年追悔莫及;同时,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感到孤独和无助,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故国荒松垄,南天冷雁云”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诗人的孤独。松树长满荒野,象征着国家的荒废;南天的冷云和大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远方的思念。最后,“残书共忧患,聊可策微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虽然力量微小,但仍然愿意尽一份力,体现了友情的力量和面对困境的勇气。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幽居遣怀三首(其三)
宋·陆游
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世态讵堪闲处看,俗人自与我曹疏。作诗未必能传后,要是幽怀得小摅。
寄钱允吉
元末明初·蓝智
故人七月海南来,言向蓟州省亲去。故垒荒台秋正深,断雁残鸦日云暮。吴中风味誇莼鲈,舟过钱塘酒屡酤。钱王铁箭江上有,子胥怒涛天下无。王事有程须早发,别家又是中秋节。平生意气薄.....
丙寅五月三日陪真秘字留校理游鼓山一别二年适同游东观缅思旧游正以是日作诗以记之
宋·陈宓
一时盛事擅南闽,惊世词宗幕府宾。今日恰同当日会,道山元是鼓山人。两年君几封囊上,百里予方束带新。岐路不同俱自勉,何年重此拂坚珉。
新春养心殿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龙转玉斗,紫禁訚青阳。金戺蓂叶舒,绮殿梅英芳。奉时钦体仁,祈岁颙屡祥。开年百务简,惕夕一心强。好恶戒已私,诗书挹古香。畴咨伫有翼,敕命励无疆。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