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
正
红
芍
药
便
欲
人
间
第
一
誇
,
最
难
正
色
似
丹
砂
。
丰
容
宜
作
平
章
瑞
,
奇
丽
偏
归
稳
重
花
。
窗
几
有
情
留
晚
照
,
丹
青
难
写
是
朝
霞
。
一
春
风
雨
销
除
尽
,
寂
寞
东
阳
带
眼
差
。
写花
咏物
赞美
写景
春景
春季节气
丹青
画技
译文
想要在人间夸耀第一,但最难的是保持像丹砂一样的正色。
丰盈的容貌应该被视为平正祥瑞的象征,奇丽则更多地属于稳重而美丽的人。
窗边和几案都似乎有情意,留下了晚霞的余晖,而美丽的朝霞却难以用丹青来描绘。
一整个春天的风雨已经消散殆尽,而在东阳之地,人因时间流逝而感到寂寞,眼神也因岁月而有所变化。
赏析
这首诗《赋正红芍药》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对正红芍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首句“便欲人间第一夸”,开篇即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正红芍药的赞叹之情,认为其美艳无双,超凡脱俗,足以在人间争得第一的赞誉。接着,“最难正色似丹砂”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正红芍药的颜色比作难以调制的丹砂,强调了其色彩的独特与珍贵。“丰容宜作平章瑞,奇丽偏归稳重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正红芍药的外貌特征和内在气质。诗人认为,这种花朵不仅形态丰满,色泽鲜艳,更具有庄重而神秘的气质,仿佛能预示吉祥与祥瑞。“窗几有情留晚照,丹青难写是朝霞”则从光线的角度来表现正红芍药的魅力。诗句中提到,即使是在黄昏时分,正红芍药也能吸引窗边或几上的光线,如同朝霞般绚烂夺目,即便是最擅长描绘朝霞的画家也难以完全捕捉其神韵。最后,“一春风雨销除尽,寂寞东阳带眼差”两句,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对正红芍药生命力的感慨。春天的风雨过后,万物凋零,只有正红芍药依然坚韧不拔地绽放,即便是在孤独与寂寞中,也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整首诗通过对正红芍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外表,更传达了诗人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赞美与敬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