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地点
情感
思乡
冬日写景
怀念古迹

译文

晚间划着小船回寻石湖渡口,春水湍急如箭,风势强劲几乎要撕裂衣衫。
大声的波浪震撼着海潮寺,径直落下的水声像叶叶喧闹的蒲帆一样。
巴地的僧人恭敬地招待客人歇息在荒废的建筑里,但这里却没有任何果品茗茶供人们闲聊。
石洞中的佛像炯炯有神地睁着天眼,特别地预示着吉祥,仿佛灵签从天而降。
三光(日光、月光、星光)散乱失序,似乎陷入鬼怪出没之地,神仙或许能赐福,这是我所渴望的。
此地荒凉盗贼稀少,人们居住的地方不多,范公的祠宇也显得空空荡荡。
可惜我虽心生向往却无法前往那美好的地方,只有一株香雪树高耸于屋檐之上,明亮耀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傍晚时分诗人乘船前往石湖渡口的旅程,沿途风光与内心感受交织,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首句“归桡晚寻石湖渡”,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乘船前往石湖。接着,“春湍箭激风裂衫”一句,生动描绘了春水湍急,波浪如箭般飞速,强劲的风力甚至撕裂了衣衫,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力量。“大声震撼海潮寺,直下叶叶喧蒲帆”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动态,海潮寺的钟声在空中回荡,与风吹过蒲草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巴僧肃客憩荒构,了无果茗资乡谈”转而描写了一位巴僧接待客人的情景,虽然环境荒凉,但僧人以真诚的态度款待,没有物质的奢华,只有心灵的交流与对话。“石龛立佛炯天眼,特兆上吉施灵签”描述了石窟中佛像的庄严与神秘,仿佛能洞察人心,预示着吉祥与灵性的启示。“三光弛隳陷鬼域,神傥欲福吾所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与渴望,认为即使身处困境,也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与福泽。“地荒盗斥居聚少,范公祠宇空毵毵”则反映了石湖地区的荒凉与人烟稀少,提到了范仲淹祠宇的空寂,暗示了历史人物与地方文化的衰落。最后,“惜哉目成不得往,香雪一树明高檐”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石湖的遗憾,但通过想象,他看到了高檐下的香雪树,仿佛弥补了这份遗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作品。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