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忧民
火患

译文

九月五日的夜晚,我抱着被子正熟睡。
突然半夜听到传呼声,巡逻官员用玉鞭敲击催促。
整条街道都在报告失火,人们争先恐后地展开救援。
老兵们被惊醒,只见烟焰直逼云天。
小桶一桶一桶地浇水,巨大的绳索钩连着救火工具。
勇敢的壮丁们则四处抢掠,贫富之分在此刻显现。
火势之大,说扑灭就扑灭了?何况这不是原野上的小火。
钱塘是繁华之地,人们居住在层层叠叠的楼宇顶端。
即使只有一尺之隔的版墙,也能使万家之间传递消息。
一旦遭遇火灾的灾难,即使是丰收之年也像凶年一样困难。
到了第二天出巷子进街道,人们都会听老人们讲述昨晚的火灾。
火灾的危害还在延续,许多人因无法交上官府的酒钱而忧心忡忡。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寓武林闻失火》描绘了火灾发生时的紧急情况与社会反应。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火灾从夜晚突然爆发到救援行动的迅速展开,以及火灾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首句“九月五日夜,抱衾方熟眠”描绘了平静的夜晚,人们在温暖的被窝中安睡,预示着即将发生的灾难。接着,“半夜闻传呼,巡官敲玉鞭”描述了火灾警报的紧急响起,官府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显示了对民众生命安全的重视。“连街报遗火,援救喧争先”表现了火灾蔓延的速度之快和救援行动的紧迫性。老兵们因惊吓而起身,火势已逼近天空,显示出火势的猛烈。通过“小桶灌滴水,巨索相钩连”等细节,描绘了救援人员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灭火的努力。“健儿走掠夺,贫富分目前”则揭示了火灾中人性的复杂一面,既有英勇的救援行为,也有趁乱掠夺的现象,反映了社会秩序在危机时刻的脆弱。“孰云可扑灭,况非燎于原”表达了对火灾难以控制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火灾的严重性和破坏力。最后,“钱塘辐辏地,居处层楼巅。版墙不隔尺,万家手可传”强调了火灾发生在繁华的都市中,高楼林立,邻里之间距离近,火灾影响范围广。“一遭回禄灾,乐岁如凶年”总结了火灾对居民生活的巨大冲击,即使是丰收之年也因火灾变得如同灾年。最后,“明朝出闾巷,行听老翁言。火患尚可延,输官忧酒钱”表达了对火灾后社会恢复的担忧,以及对政府税收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社会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对措施、社会秩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猜您喜欢

过青阳齐丘旧隐(其二)
宋·周南
利尽渔民五季年,谁蠲丁口亩输钱。不将公量收家邑,漫把徵贤改应天。
申阳感事
清·沈棻
荒城已分一枝安,何意还驱征马看。本是盛朝新制节,犹传宪府旧旌干。停杯客里知谁问,行路人间觉更难。多少巢由车下拜,青衫几湿不堪弹。
送黎明府(其一)
宋·戴复古
黄岩万家县,山海界民居。百里蜀中秀,一廉天下无。财多能办否,官满赋归欤。已作青云料,犹惊急急符。
门有车马客行
南北朝·张正见
飞观霞光启,重门平旦开。北阙高箱过,东方连骑来。红尘扬翠毂,赭汗染龙媒。桃花夹径聚,流水傍池回。投鞭聊静电,捐轸暂停雷。非关万里客,自有六奇才。琴和朝雉操,酒泛夜光杯。舞.....
久居京师感怀诗
唐·费冠卿
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九月风到面,羞汗成冰片。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马嘶渭桥柳,特地起秋声。
游郎官峰
元·吴海
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萃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处高视益远,缩地岂有术。天寒霜露交,收穫事已毕。仍.....
中原民谣·燕京小
宋·周麟之
燕京小,钜防络野长蛇绕。展辟城池数倍宽,帝居占尽民居少。通天百寻殿十重,金爵觚棱在半空。万户千门歌舞窄,不知九市人声寂。时时日曀盲风来,杀气冥濛胡舞塞。旧来寝处穹庐中,今.....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