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天
写山
写水
写鸟
抒情
怀古
赞美
动物
田园

译文

雨后我来到水边看涨潮,云开之后眼前的景象是连绵的山脉。
鸟儿啼叫,落花处处可见,这样的景象中,先生您怎么能得到春天的悠闲自在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的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首句“雨馀临涧观涨”,描绘了雨后的山涧,水位上涨的景象。这里的“雨馀”指雨后,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临涧”则暗示了诗人站在山涧边,直接面对自然的壮丽景色。“观涨”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欣赏,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敏感。次句“云散开门面山”,描述的是雨后云雾散去,阳光洒在山面上的景象。这里的“云散”意味着天空的晴朗,空气的清新;“开门”可能是指打开窗户或门扉,让自然风光尽收眼底;“面山”则强调了山的正面,可能是诗人所面对的方向。整句描绘出一幅晴空万里,山色如洗的画面,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第三句“啼鸟落花处处”,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啼鸟”指的是鸟儿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落花”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代表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循环。这两者共同营造了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最后一句“先生那得春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和享受。这里的“先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泛指任何能够欣赏到自然美景的人。“那得春閒”则意味着在这样的春日里,人们很难找到闲暇的时间,因为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都值得人们去欣赏和体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也传递出一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山间清新的自然景观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珍惜。

王廷相

212首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猜您喜欢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