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写景
抒情
赞美
春景
怀古
情感
母爱
咏物
地点

译文

小花聚集成团像火齐珠,大花盛开如红盘盂。
高大的花朵燃烧着天空,仿佛要使天空枯萎;低垂的花朵照亮地面,地面仿佛被染成了红色。
丹霞般的美丽,仿佛是大帝在花国中游玩,那景象似乎让人想到了唐与虞的时代。
鲜花在阳光下灿烂如百宝,春风中摇曳着粗犷的气息。
海天辽阔,照映着金色的花海,山门的桧柏排列得如同千军万马。
我来看花正逢正月,还有小妹相伴扶持。
眼前的景象让我眼花缭乱,几乎认不出一切佛像;兴致高涨想要返回巢经庐(可能是指某处名胜或寓所)。
口中谈论着树的高大,向母亲赞美;指着形状巨大的花朵使母亲感到快乐。
我只是担心这个景象我没有亲眼见过,如果草率地谈论终究会被人认为是虚假的。
要把此花画在纸上,正是因为此花天下无双,我不禁感叹此花真是天下无双啊!

赏析

这首诗《归化寺看山茶》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描绘了他在归化寺观赏山茶花的情景。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茶花的美丽与壮观。首句“小花团团火齐珠,大花轩轩红盘盂”以“火齐珠”和“红盘盂”来形容山茶花的小花和大花,形象地展示了花朵的形态和色彩。接着,“高花烧天天为枯,低花照地地为朱”进一步描绘了山茶花在不同高度的壮丽景象,高处的花朵仿佛燃烧着天空,低处的花朵则照亮大地,形成鲜明对比。“丹霞大帝御花国,气象想见唐与虞”一句,将山茶花的美景比作丹霞大帝统治下的花国,想象中充满了古朴与庄严的气息。接下来,“沐日浴月烂百宝,春风冲瀜元气粗”则通过日月的光辉和春风的吹拂,强调了山茶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璀璨与生机。“荡荡海天照金碧,山门桧柏排千夫”描绘了山茶花映照在广阔的海天之间,如同金碧辉煌的画卷,而山门前排列的桧柏则增添了庄重的氛围。最后,“我来看花适正月,更有小妹相携扶”点明了观赏的时间和陪伴的人,增加了情感的温度。整首诗通过对山茶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通过“口谈树高向母赞,指形花大为母娱”这一细节,更体现了诗人与家人的温馨互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动人。结尾“但恐此景未亲见,卤莽而言终谓诬”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眼目睹如此美景的遗憾,以及对描述可能不够准确的自谦,最后“题花要令现纸上,正为此花天下无,吁嗟此花天下无”则再次强调了山茶花的独特与珍贵,表达了对这种美丽之花的深深敬仰和赞叹。

郑珍

243首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