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湘
佩
内
妹
欲
归
何
事
真
无
说
,
饮
过
昌
蒲
不
汝
留
。
算
待
明
年
方
见
汝
,
明
年
又
识
果
来
否
。
思乡
送别
怀旧
离别
未知情
猜疑
译文
第一句“欲归何事真无说,饮过昌蒲不汝留。”可以翻译为:“想要回去却没有什么可说的,喝过昌蒲酒后我也不会留你。”
第二句“算待明年方见汝,明年又识果来否。”可以翻译为:“就算要等到明年才能再次见到你,但明年你是否又会如约而至呢?”
赏析
这首诗《留湘佩内妹》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首句“欲归何事真无说”,诗人以疑问的口吻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问自己为何要离开,却又找不到确切的理由,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的情绪。接着,“饮过昌蒲不汝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昌蒲”这一植物与友人的离别联系起来,暗示了离别的不易与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住友人的愿望,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后两句“算待明年方见汝,明年又识果来否”,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波动。诗人预想来年再次相见,但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担忧,担心友人是否还会回到自己的身边。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以及对友情的深厚依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综上所述,《留湘佩内妹》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
郑珍
243首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金缕花枝,北风裙带,别离最是今年。甚一春心绪,不上蛮笺。知否人归雁后,何止思、发在花前。无聊也、待援此例,却又徒然。无眠。最防瘦损,看病渴孤花,怎护暄妍。忆蕊珠宫里,曾话.....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唐·郎士元
白蘋楚水三湘远,芳草秦城二月初。连雁北飞看欲尽,孤舟南去意何如。渡江野老思求瘼,候馆郴人忆下车。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赠别范邦秀节推转南京春曹
明·林光
袖拂西风起白蘋,暑馀初换一凉新。有官岂必惟科道,无欲终当见性真。南国同时多故旧,瓯闽垂老慰慈亲。春曹仪制非无事,莫遣乡情久滞人。
新念别/夜游宫
宋·贺铸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送蜕庵先生赴燕市(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柳亚子
青衫白发泪痕频,跌宕名场旧酒人。阳羡买田苏玉局,沅湘去国屈灵均。东风已惧嬉春晚,南浦何堪饯别新。此去长途千万里,燕云吴树奈伤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