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未
除
夕
华
发
荏
居
诸
,
寒
更
四
壁
虚
。
独
怜
分
岁
酒
,
谁
换
纪
祥
书
。
橘
碗
喧
童
稚
,
松
棚
照
井
闾
。
晚
农
方
授
稼
,
残
腊
又
经
除
。
节日
写景
抒情
冬日
除夕
怀旧
田园
亲情
译文
译文:白发日渐增多,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居住的地方在寒冷的更替中显得四壁空旷。
译文:独自怜惜着这分岁之酒,却不知谁能来更换那记录吉祥的书籍。
译文:橘色的碗碟被孩童们喧闹着,松树覆盖的棚下映照着井边和街坊。
译文:晚些时候农夫们开始播种庄稼,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又即将过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的除夕夜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首联“华发荏居诸,寒更四壁虚”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夜晚,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时间的流逝声。这里通过“华发”、“荏居”、“寒更”、“四壁虚”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颔联“独怜分岁酒,谁换纪祥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独自品尝着象征新旧交替的“分岁酒”,却无人与之分享,更无人更换记录新一年吉祥事物的“纪祥书”。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情的淡薄。颈联“橘碗喧童稚,松棚照井闾”则转向了对儿童欢声笑语的描写,通过“橘碗”、“喧童稚”、“松棚”、“照井闾”等意象,展现了节日里孩子们的快乐和家庭的温馨。这一对比,既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感。尾联“晚农方授稼,残腊又经除”则将视角转向了农村,描述了农民们在年末进行农事活动的情景。通过“晚农”、“授稼”、“残腊”、“经除”等词语,既展现了农耕文化的传统习俗,也暗示了生活的忙碌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除夕之夜,既有对个人孤独的感慨,也有对家庭温暖和农村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鹧鸪天(其四)重九席上再赋
宋·辛弃疾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除夕
宋·陆游
六圣涵濡作幸民,明朝七十八年身。门前西走都城道,卧看无穷来往人。
次许先生见寄韵
明·王越
休官深幸太平年,家在东山汶水边。十里春阴饶草树,一庭秋色半云烟。閒㩦白鹤随诗社,尽把黄金鬻义田。遥忆归荣堂上酒,墙东二老酿谁先。
花犯·花朝后一日雪中晦鸣见过
清末近现代初·朱祖谋
碾城根、凌波路软,琼妃下清晓。冻禽啼觉。惊素影林亭,芳意娇小。柳丝倦挽清明到。和烟冰断沼。望里怯、踏青新步,香尘轻换了。拖筇犯寒故人来,梨霙影、乱扑风前衰帽。丝鬓冷,聊温.....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