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战争
山水
咏物
箭头
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译文

头戴锐利头盔的勇士们勇猛如虎,他们在长平的洞穴中与群鼠搏斗。
四十万人的军队化为灰烬飞扬,在髑髅山下的土地上耕作的是他们的尸骨。
狼牙山上的人血腥味浓重,青碧斑驳的铜钱在他们的手中闪烁。
冷光逼人,我难以直视,他们发出如丹川般呜咽的声音。
波涛汹涌的赤血流入谷底,满眼都是污泥和鬼雄的哭声。
寒风呼啸,吹动阴森的沙地,断箭和残兵的怨恨如马服般强烈。
哎,你们这些死去的人啊,平原君固然可惜,但赵括这小子又能算什么呢?当时难道没有像廉颇那样的将军吗?
即使到了太平盛世,那时的箭矢仍然存在,留给农民去贩卖换取铜钱。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苗令琮的《长平箭头行》以长平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沉痛。诗中的"锐头竖子勇如虎"形象地刻画了士兵们的英勇,然而"四十万人灰烬飞"则揭示了战争的惨烈,四十万赵军魂断长平,尸骨化为泥土。"狼牙三脊人血腥,青碧斑剥铜花生"通过细节描绘战场的血腥,箭头上的痕迹仿佛还残留着战士的鲜血。诗中"冷光射我迫难视,吼作丹川呜咽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箭头以生命,哀鸣之声令人悲凉。"波流赤血下杀谷,满眼污泥鬼雄哭"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凄惨景象,连山谷都被鲜血染红,战场上只剩下哀嚎的鬼雄。诗人感慨"尔曹自死平原君,赵括小子何足云",批评了决策者的失误,指出廉颇这样的将领如果在场,结果可能会不同。最后以"升平遗箭犹存在,留与耕人作铜卖"作结,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遗物命运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长平之战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期盼,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拟古诗八首(其七)
南北朝·鲍照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春日即事
元末明初·王冕
二月三日雨不歇,桃花杏花吹作泥。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关河气转风云合,边塞烽多草树迷。老我疏狂思舞剑,兴来不待五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