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草
碧
·
伤
稚
女
啊
雁
雁
门
生
汝
因
名
雁
。
抱
上
白
驼
鞍
,
风
霜
惯
。
行
尽
紫
塞
长
城
,
边
女
争
看
与
珠
钿
。
怜
惜
小
雏
鹰
,
啼
花
嫩
。
那
畏
腊
月
天
寒
,
炎
州
路
远
。
越
鸟
一
双
双
,
南
枝
返
。
天
妒
人
月
频
圆
,
箫
声
忽
使
秦
楼
断
。
纤
素
只
三
龄
,
同
命
短
。
边塞
悼亡
情感
母爱
写鸟
写景
咏物
伤别
译文
你因在雁门出生所以取名雁。你曾骑上白驼的鞍背,习惯于风霜的侵袭。
你走遍了紫塞长城,边疆的女子争相观看并献上珠钿。
你怜惜幼小的雏鹰,花朵般娇嫩。你无畏严寒腊月,也不惧炎州路途遥远。
看到一对对越鸟在南方的树枝上飞翔,你也要返回南方了。
天公嫉妒人间的团圆,箫声忽然响起打断了秦楼的宁静。
你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但与你的同伴有着相同的命运。
赏析
这首《春草碧·伤稚女啊雁》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以雁为喻,抒发了对幼女早逝的哀伤之情。开篇“雁门生汝因名雁”,以雁门山为背景,点出雁的名字由来,寓意深远。接着“抱上白驼鞍,风霜惯”,描绘雁经历风霜,坚韧不拔的形象,暗喻幼女虽年幼却饱经世事。随后“行尽紫塞长城,边女争看与珠钿”,通过雁的迁徙,象征幼女的离乡背井,与边地女子一同观赏,增添了一层异域风情。紧接着“怜惜小雏鹰,啼花嫩”,以小雏鹰的啼鸣,比喻幼女的脆弱与可爱,情感细腻。最后“那畏腊月天寒,炎州路远”,表达了对幼女在极端气候和遥远路途中的担忧,体现了深沉的关爱。结尾“越鸟一双双,南枝返”,以越鸟南飞,象征幼女的归宿,而“天妒人月频圆,箫声忽使秦楼断”则表达了命运的无常与哀愁,箫声断绝,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整首词以雁为线索,贯穿了对幼女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哀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中秋西桥饮酒和卢申之韵
宋·赵肃远
翠蘋风起落残红,秋月正圆秋气中。但怪肩吾轮桂长,未容文举酒樽空。帆归南浦潮回北,人散西桥斗转东。乌鹊高飞惊远目,误疑天际有来鸿。
岐州安西门
唐·吴融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