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
写物咏志
咏物
写花
秋节
赞美
梅花

译文

枝头果实黄白相间,吃食殆尽,只剩下鲍焦蔬的芬芳。
一年四季,为的就是图个秋天的丰收,而最早种植的菜蔬则是为了晚间的芳香。
尽管其气味芳香,却依然不能被虫蚁所避开;其孤影也未能代替李桃而遭受损失。
梅花在这期间劳作相伴,色彩斑斓,映照着寿阳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食菊(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首句“食尽枝枝白与黄”,生动地展现了菊花盛开时的景象,白色的花瓣与黄色的花蕊交织在一起,色彩鲜明。接着,“鲍焦蔬好让芬芳”一句,以古代隐士鲍焦的素食生活来比喻,强调了菊花的香气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终年灌溉图秋饱,最早栽培为晚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耐心培育和期待的心情。菊花在一年四季中精心照料,最终在秋季展现出其独特的香气,而菊花的种植则为了在晚秋时节绽放出最迷人的芳香。“味芳不妨虫蚁避,影孤那代李桃僵”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独特魅力。即使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菊花依然保持着其芳香,不惧怕虫蚁的侵扰;即便在孤独中,也不像李树和桃树那样因季节更替而枯萎。最后,“梅花至日劳相伴,佳色参差映寿阳”一句,将菊花与梅花相比较,说明菊花在冬至时节与梅花一同绽放,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色彩。同时,菊花的美丽映照在寿阳(可能指寿阳城或寿阳地区),寓意着菊花的美丽不仅局限于自然之中,也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祝愿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其五)
宋·胡寅
六出谁人剪刻成,侵凌飘洒正纵横。仙姿不赖相黏缀,浣尽浮埃艳更明。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