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皋
(
其
三
)
江
皋
春
未
半
,
红
满
木
棉
花
。
士
女
祠
南
海
,
帆
樯
出
白
沙
。
蜃
开
朝
暮
市
,
鱼
逐
水
天
霞
。
最
爱
垂
杨
处
,
莺
声
第
二
家
。
写景
春天
咏物
写花
木棉花
抒情
赞美
山水
鸟
莺
译文
在江边的堤岸上,春天刚刚过去一半,木棉花开得红艳如火。
士女们来到南海边的祠堂祭拜,帆樯船只从白沙滩上出发。
早晚都有蜃气构成的市集,鱼群追逐着水天相连的晚霞。
我最喜欢的是垂杨树下,那里的莺鸟声音格外悦耳动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春景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首句“江皋春未半,红满木棉花”以“江皋”点明地点,春天还未过半,木棉花已盛开,红艳夺目,展现出春天的热烈与生机。接着,“士女祠南海,帆樯出白沙”描绘了人们在南海神庙祭祀的情景,以及远处白沙滩上帆船林立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蜃开朝暮市,鱼逐水天霞”两句,运用了“蜃市”这一自然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早晨和傍晚市场热闹的场景,同时又将鱼儿追逐着水天相接处的霞光,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美丽画卷。最后,“最爱垂杨处,莺声第二家”表达了诗人对垂柳下的宁静与生机的喜爱,莺啼声声,仿佛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边春日的繁华与宁静,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