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钟
广
汉
梁
鸾
颂
高
士
,
最
爱
采
芝
翁
。
一
出
安
鸿
鹄
,
还
栖
林
屋
东
。
子
孙
洞
庭
口
,
耕
作
上
皇
风
。
我
亦
能
遗
世
,
年
年
桂
树
丛
。
赞美高士
隐居田园
写山
写人
写志
译文
1、梁鸾赞颂高洁的隐士,尤其喜欢采灵芝的老人。
2、他展翅高飞如同鸿鹄,最终归巢栖息在林屋的东边。
3、他的子孙在洞庭湖畔生活,耕作着上皇时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4、我也能忘却尘世的纷扰,每年在桂树丛中隐居。
赏析
这首诗《答钟广汉》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梁鸾”为引子,借以表达对高士的敬仰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首句“梁鸾颂高士”,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那些高尚的隐士。接着“最爱采芝翁”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些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们喜爱在山林间采摘灵芝,过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接下来,“一出安鸿鹄,还栖林屋东”两句,通过对比鸿鹄(象征高飞远翔)与林屋(隐居之所),形象地表达了高士们既追求高远的理想,又乐于回归自然、栖息山林的心境。“子孙洞庭口,耕作上皇风”两句,将目光转向高士们的后代,他们生活在洞庭湖畔,继承并实践着祖先的耕作方式和生活哲学,这不仅体现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也暗示了隐逸生活对后人的深远影响。最后,“我亦能遗世,年年桂树丛”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渴望像高士一样遗世独立,每年都能在桂树丛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高士生活的描绘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咏归轩
明·倪珣
鲁国有狂士,旷然沂水滨。乐景会单裌,好风生暮春。童冠有佳叙,迈往迷隐沦。翱翔万仞上,孤凤鲜可伦。达人解尚友,千载揖芳芬。撰履陟山椒,返棹即河漘。朝邀烟霞友,暮引猿鹤宾。玄.....
陶靖节祠联
清·吴恭亨
撰出一篇文配享此山,当日功臣,应推桃花渔父;耻为五斗米臣事异姓,先生晚节,合谥禾黍顽民。
赠何墨
清·王存
何郎二十已勃窣,能写山容凿山骨。时为阿翁添老树,独溯西江问津筏。槐堂之年半缶庐,子入虎穴捋虎须。我今赠诗媵以斧,出一头地让宗武。
衡岳高年卷寿李给事珊祖八十
明·尹台
白发苍颜混紫冥,芙蓉天柱玩葱青。几看日月悬芝巘,长啸烟霞动草亭。岳侧合题高士社,天南宜应老人星。古今八十元称少,况见闻孙扬帝庭。
想像中丞公弃官高蹈之初心难进易退之素志复用前韵
元·曹伯启
知几当日挂冠回,长别薇垣与柏台。疢疾在躬虽作楚,权谋转首又成灰。鹤将野性难求友,兰抱天馨不藉媒。人品百年无定论,急流勇退是英材。
减字木兰花(其六)
宋·向子諲
去年端午。共结彩丝长命缕。今日重阳。同泛黄花九酝觞。经时离缺。不为莱菔髭似雪。一笑逢迎。休觅空青眼自明。
贺圣朝(其一)两辰岁生日作
宋·赵鼎
花光烛影春容媚。香生和气。纷纷儿女拜翁前,劝犀尊金醴。凌烟图画,王侯富贵,非翁雅意。愿翁早早乞身归,对青山沈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