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天
节日
佳节
民间风俗
春天喜庆
食俗
写景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立春时节,人们在越台上欢聚一堂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氛围。首句“士女春牛会”,点明了活动的主题是春牛会,即立春时举行的祭祀活动,参与者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欢娱满越台”一句,直接表达了现场洋溢着的欢乐气氛,越台则暗示了活动地点的高雅与壮观。接着,“家家人胜节,一一小年杯”两句,通过对比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酒杯的使用,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温馨与亲密感。家家户户都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每个人都在享受节日带来的乐趣。“生菜青丝出,陈醪白玉开”描绘了食物的准备与摆放。新鲜的生菜从地里采摘而出,陈年的美酒被开启,呈现出节日盛宴的丰盛与精致。最后,“食盘邻曲馈,香杂彩花来”则展示了邻里间的相互馈赠与节日的香气四溢。食盘中装满了各种美食,而香气中还夹杂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与生机。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成功捕捉了立春时节人们欢聚一堂、共享节日喜悦的场景,展现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与和谐之美。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雨虽未寸,润泽已庆慰。却看云势重,羃䍥藏山翠。因之忆远近,一例被膏未。无何一二日,佳音来次第。保阳及古北,三寸均沾暨。喜已疑信半,奚曾遇往岁。秋麦既勃生,春牟即可艺。大.....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人日瀛台即目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安长乐哕鸾声,佳祉欣占人日晴。祇以对时怀位育,因之取便到蓬瀛。岁华见说登台赏,国典惟遵彻乐韺。宝月楼头春色好,为田一揽万民情。
春日馆中即事五首(其四)
宋·王安中
元夕嬉游遍海涯,上林风物弄年华。馀霙堕柳高低舞,香蜡封梅早晚花。
祝英台近·谷雨,课童子修灌花木
清·龚翔麟
数花风,逢谷雨。绿暗旧年树。径草须锄,莫碍燕来路。红蕉第一风流,移根记取。伴窗外、粉团春暮。井华水,玉虎汲洗梧桐,青青嫩如许。蝴蝶今番,闲了弄香否。丹萱第一忘忧,抽条好护.....
寄樊上友人
宋·张埴
凤凰览德辉,鷾鸸恋庭宇。吟诗已戴白,未能参此语。百川谷口翁,一笑辋川路。桃红杨柳绿,莺歌蝴蝶舞。春风吹野水,饮客如渴虎。夜来作老梦,鸟啼掌中偻。白驹千五百,乐固不偿苦。当.....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满江红·春雨
宋·汪宗臣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从头数、元宵灯夕,都无晴日。不碍郊原肥草绿,但漫丘壑沈云黑。那东君、忒煞没纲维,春无力。燕忙甚,泥浑湿。蜂愁甚,脾无蜜。更两旬又是,梨花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