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夜
(
其
二
)
花
随
鱼
上
下
,
时
拂
钓
丝
轻
。
明
月
每
同
宿
,
白
鸥
如
有
情
。
露
侵
书
卷
湿
,
波
漾
酒
杯
清
。
莫
掩
篷
窗
卧
,
秋
天
半
欲
明
。
写景
山水
抒情
秋天
动物
白鸥
读书
露水
酒杯
篷窗
译文
“花随鱼上下,时拂钓丝轻”:花随着鱼上下起伏,不时地轻轻拂过垂钓的丝线。
“明月每同宿,白鸥如有情”:明亮的月亮常常与我共宿,白鸥似乎有着情感。
“露侵书卷湿,波漾酒杯清”:露水打湿了书卷,波浪荡漾使酒杯显得更加清澈。
“莫掩篷窗卧,秋天半欲明”:不要掩上船篷的窗户去睡觉,因为秋天的天空快要亮了。
赏析
这首《舟夜(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行舟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句“花随鱼上下,时拂钓丝轻”,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之上的花朵仿佛随着水中游动的鱼儿起舞,偶尔还轻轻拂过垂下的钓丝,营造出一种动态和谐之美。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融入。接着,“明月每同宿,白鸥如有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交流。明月似乎成了诗人的伴旅,与他一同度过夜晚,而白鸥则仿佛有着人的情感,与诗人相依相伴。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露侵书卷湿,波漾酒杯清”则将视线转向舟内,露水沾湿了书卷,波浪轻轻摇晃着酒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几分雅致的生活场景。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最后,“莫掩篷窗卧,秋天半欲明”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夜晚,能够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直到黎明的到来。这句话不仅流露出诗人对当前情境的留恋,也蕴含着对未来光明的期待。整体而言,《舟夜(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独到理解,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秋怀(其三)
明·梁有誉
夕霁凉气发,曲房蔼馀清。金风被兰茝,白露浩已盈。密林谢阳彩,丛薄陨芳荣。迅商无缓调,征鸿怀苦声。物候既易感,神理固难名。汉阴甘灌园,鹿门事躬耕。金张逐丹毂,王贡彯华缨。由.....
韩伯皋佥事移湖学讲堂时倪仲深作教韩为作堂记予因赋此诗
元·朱晞颜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藏修游息俨有序,丹雘炫耀联宫墙。喧啾一扫众境寂,爽垲坐阅松柽凉。吴兴先生适.....
宝应即景
明·李胜原
宿鹭眠鸥水满田,败荷疏柳雨晴天。帘招村市谁家酒,风送帆樯何处船。隔岸数声牛背笛,斜阳一抹渡头烟。沧洲风景那须画,著我居閒乐事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