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写鸟
写女
写食
抒情
写城池

译文

弯弓欲射海东青,箭上插着双翎。
香貂帽戴着,鱼皮服装裹身,一对又一对的人马驰过栗末城。
羊酥多吃又来驼羹,肌肤如玉却带着腥气,仿佛春寒将去温汤来。
笑着拥抱着异族的女子,向盛京进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番女的日常生活与风情,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通过“弯弓争落海东青”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番女们在草原上狩猎时的勇猛与技艺,海东青在这里象征着猎物,展现了她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插双翎、香貂帽子、鱼皮女等细节,生动地刻画出番女们的装束与身份特征,体现了她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两两驰过栗末城”则描绘了一幅番女们骑马疾驰的画面,她们身姿矫健,马蹄声声,穿越过古老的栗末城,展现出草原民族的豪迈与自由。羊酥多食复驼羹,描述了番女们饮食上的独特习惯,羊酥与驼羹是他们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草原民族以肉食为主的饮食文化。“玉肌腥”一句,既是对番女肌肤细腻的赞美,也暗示了她们生活在草原上,与动物为伴,身体上难免带有草原特有的气息。而“春寒拟作温汤去”,则表达了番女们渴望温暖的愿望,春天寒冷时,她们或许会前往温泉处沐浴取暖,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最后,“笑拥阏氏向盛京”一句,可能是指番女们在欢笑中拥抱着自己的伴侣,向着远方的盛京进发,这既是对爱情的颂扬,也是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番女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韵味。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徐松涛御史(其一)
清·钱澄之
清秋天外一鸿嘶,万事伤心日落西。坎路情痴潘岳子,出关肠断伯鸾妻。麻鞋野阔迷风雨,牛尾江喧乱鼓鼙。但得追随拚负杖,白云深处好提携!
苏幕遮(其二)塞上
明末清初·尤侗
塞垣长,寒信早。画角呜呜,吹破霜天晓。一阵哀鸿残月小。梦绕南云,泪湿征衫老。拄青山,吟白草。燕雀排衙,公事弹琴了。又报黄旗前队到。手板匆匆,走马辽西道。
咏独栖鸟诗
南北朝·朱超
河水闻寒已成冻,塞草愁霜悬自衰。可念无端失林鸟,此夜逆风何处归。列网遮山不听度,悬冰绕树滑难依。细石似燕能随雨,片木作鸢犹解机。但令积风多少便,何患有翼不能飞。寄语故林无.....
续得乡人信再寄弟
明·程本立
闻道溪田熟,如今刈获无。还能足家食,且不负公租。八月来黄雀,三江出紫鲈。新炊兼异味,老我忆归吴。
戏答禽语二首(其二)楚蜀春间有鸟鸣曰甜也吃苦也吃盖反舌类也
明·陈洪谟
甜也吃,苦也吃,有鸟飞鸣胡棘棘。世情冷煖尔所知,口腹至微何足惜。饿采西山薇,醉饱墦间食。九鼎鸿毛须自择,甜也得,苦也得。
早行
唐·刘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闺思
明·王称
冷落残筝十指疏,良人远戍近何如。楼头数尽南飞雁,不见辽阳一字书。
雁南飞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雁南飞,飞且鸣,我不爱尔绝汉排云之健翼,爱尔秋来意气各有适。江湖万里同风声,风声万里秋萧索,山乡田荒水乡薄。不应专为稻粱来,得饱自住今亦乐。群飞嘹唳奈尔何,青天茫茫无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