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顾
麟
士
先
生
织
帘
居
晚
望
图
应
令
子
伊
人
之
请
(
其
一
)
东
吴
耆
旧
在
,
人
向
织
帘
求
。
父
子
书
频
著
,
妻
孥
食
未
谋
。
山
中
馀
日
月
,
世
外
有
春
秋
。
莫
倚
斜
阳
望
,
苍
茫
易
白
头
。
写景抒情
怀古抒怀
记事抒情
山水田园
亲情友情
惜时易逝
译文
在东吴,那些年长而有德行的人还在世,人们纷纷向他们寻求帮助,希望得到指点。
他们父子之间频繁地写信交流,但他们的家人却连基本的食物都未曾得到保障。
在山中,他们度过了许多日月,仿佛与世隔绝,只有春秋的更迭。
不要只依赖斜阳下的短暂时光,因为岁月无情,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地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先生居住在东吴,以织帘为生的生活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这位老先生及其家庭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情感。首句“东吴耆旧在”,点明了地点与人物身份——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者,身处东吴之地。接着,“人向织帘求”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老先生以织帘为业,生活简朴却自得其乐的情景。“父子书频著,妻孥食未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老先生的家庭生活。他与家人频繁通信,关心彼此,但似乎并未过多考虑食物的筹备,体现了他们生活的朴素与和谐。这种不以物质富足为追求,而以亲情交流和精神满足为重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动。“山中馀日月,世外有春秋。”这两句则将老先生的生活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中。山中的日子仿佛与外界隔绝,但又自有四季更迭,岁月流转。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老先生超脱世俗、享受简单生活的赞美。最后,“莫倚斜阳望,苍茫易白头。”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留恋时光的流逝,以免在不经意间就已白发苍苍。这句话富含哲理,既是对老先生生活状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时刻的劝告。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先生及其家庭在简朴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深情与智慧,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村中晚兴
明·许继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长干寺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烟雨南朝寺,青春过病中。孤生太山竹,半死峄阳桐。作赋惟哀郢,寻仙未至嵩。愁心将海月,只在草堂东。
朱勿轩明府量移永兴赋诗见招,依韵和答
清·刘天谊
自天吹下凤鸾声,车笠寻盟到鲰生。旅馆无忘同布被,诗筒尚记叩柴荆。江山秀丽洵称甲,蒲柳衰姿讵问庚。久拟壮游艰胜具,披图权当越中行。
后三日再赋
宋·陈与义
天生瘿木不须栽,说与儿童是酒杯。落日留霞知我醉,长风吹月送诗来。一官扰扰身增病,万事悠悠首独回。不奈长安小车得,睡乡深处作奔雷。
次韵李伯纪园亭(其一)
宋·吕本中
昔日翱翔雨露边,已将勋业画凌烟。便寻松菊同元亮,不访丹砂学稚川。可但海山胜绿野,颇知风物似平泉。小园只在虚窗外,佳处常当几杖前。
戊辰感事(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朱青长
诗泪珠珠滴未乾,眼前踪迹太迷漫。蟏蛸网络婆娑木,虎豹旌旗格泽竿。毳毳白冠名将少,鏙鏙黄钺帝师难。桑田沧海原无定,只苦元元久不安。
代寿某帅二首(其二)
宋·陈宗远
三年姬衮尚居东,官府清平冠六雄。仙洞蟠桃红映日,山亭修竹绿梳风。已将儒雅安时俗,更即人和验岁丰。俭幕栖身无以颂,元龟游戏出莲丛。
醉落魄·自寿
宋·叶秀发
胸襟洒落。光风霁月澄寥廓。生平素志惟丘壑。随分田园,花木四时乐。儿孙不用千金橐。吾家自有诗书粕。生朝有酒团栾酌。因笑渠侬,痴骖画松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