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归
梁
几
片
春
光
燕
嘴
边
。
红
湿
露
啼
鲜
。
海
棠
丝
短
也
相
牵
。
残
梦
后
,
断
魂
前
。
粉
馀
飞
雪
,
香
消
沉
水
,
无
计
更
留
仙
。
东
风
好
,
送
向
花
田
。
花
麝
土
,
早
成
烟
。
写景
写花
情感
思乡
思念
爱情
离别
送别
春天的景象
节制的咏物
其中:
赏析
这首《燕归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春日里燕子归来的情景,以及其与海棠花的互动,营造出一种细腻而哀婉的氛围。首句“几片春光燕嘴边”,以燕子的视角切入,将春光的轻柔与燕子的灵动巧妙结合,仿佛春光在燕子的嘴边轻轻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红湿露啼鲜”一句,通过“红湿”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花瓣上沾满露珠的鲜艳景象,赋予了花朵以生命力和湿润感,仿佛能听到露珠滴落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动态美。“海棠丝短也相牵”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亲密,即使海棠的枝条短小,也能够与燕子建立起某种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物理的距离,象征着生命之间无形的纽带。接下来的“残梦后,断魂前”两句,通过梦境与离别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复杂。“粉馀飞雪,香消沉水,无计更留仙”三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花瓣的凋零比作飞雪,香气的消散比作沉水的熄灭,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可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无计更留仙”更是直接点明了无法留住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最后,“东风好,送向花田。花麝土,早成烟”两句,以东风为引,将燕子送向花田,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同时,通过“花麝土,早成烟”的描述,既表现了花香的浓郁与短暂,也暗示了生命的终将归于尘土,形成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宁静的美感。整体而言,《燕归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里燕子与海棠花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情感深沉而又不失清新之气,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唐·郎士元
白蘋楚水三湘远,芳草秦城二月初。连雁北飞看欲尽,孤舟南去意何如。渡江野老思求瘼,候馆郴人忆下车。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新念别/夜游宫
宋·贺铸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