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
惜时
父爱
亲情
田园
自我勉励

译文

失学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懒惰,而不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的老师。
父亲再辛苦也难以责备儿子不善良,家境再困窘也容易让母亲感到伤心。
在动乱的时代做士人是不可能的,而务农则是在年少时就能做到的。
带着经书去耕田也是可以的,不久就会回到农田继续耕作。

赏析

这首诗《诸儿(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探讨了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社会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塑造。首句“失学多因懒”,指出学习上的失败往往源于个人的懒惰,而非缺乏良师的引导。接着,“非关未得师”强调了学习机会的重要性,即使有好老师,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受益。“父劳难责善,家敝易伤慈”两句,揭示了家庭经济条件对父母教育态度的影响。在贫困的家庭中,父母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而难以严格要求孩子,而在经济宽裕的家庭,父母更容易对孩子抱有宽容之心。“作士无平世,为农及少时”则反映了社会背景对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即使是读书人也难以实现理想,而从事农业的人则需要趁年轻时开始学习耕作技能。最后,“带经锄自可,不日返东菑”表达了通过结合读书与实际劳动,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教育、家庭、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体成长的深切关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往金陵视散原老人因读近诗夜过俞园看梅翌日同游扫叶楼归寄一首丙辰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诗哀馀古人,愈好更可哀。巨刃破愁地,擢数穷根荄。闭门灭闻见,据槁忘形骸。寸心非砥石,忧患滔天来。凉秋把诗卷,再见春已回。众湎一日短,孤撄千劫灰。辍哦语未定,夜破邻园苔。秉.....
次韵答王敬助六首(其三)
元末明初·王冕
慷慨登高罢,风流入醉余。山田禾熟早,海国雁来初。对客无多论,耽眠或废书。东南岩壑美,时复命巾车。
必大弟赴新城簿
宋·赵孟坚
乃翁换官班,几郁青云志。晚以身徇国,而得禄及嗣。妙年当膴仕,应识珍重此。簿领职任轻,正合亲文史。东安吾旧游,山水清且美。编户虽不稠,而亦有文士。择友如择木,所贵高于己。游.....
早春喜宛平陈健夫枉顾沙亭村居(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怜予栖遁处,谷口四无邻。白鹭须孤往,青山少一人。弄书儿女小,为道岁时新。未有蠲愁物,凭君赋绝伦。
园居偶作三首(其一)
清·陈式金
六年避地左思多,挈眷归来鼓兴歌。神佑适园当祀祖,天留寄舫合安和。丹青更易诗千首,课读需求书万车。更觅棕鞋方玉杖,从今踽踽老岩阿。
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宋·赵孟坚
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读书书已破,书则在肺肝。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颛。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抱.....
白菜二首(其二)
清·秦淇源
频劳终岁促登盘,确肖书生色相寒。茹素惯教油解淡,翻新更爱醋流酸。鸡豚野老堪同饷,井臼家风合共餐。鸠鹄穷黎憔悴甚,何堪常作此君看。